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契嵩禅师五不坏

(2014-10-28 19:19:30)
标签:

明一法师文章

杂谈

分类: 学佛
契嵩禅师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名的禅师。很有意思的是,尽管他的德行与功夫十分了得。但是,他的名气不是主要因功夫与德行而得,是因为他的文字而得。在灯录里面对他的功夫与德行有详细的记载,就连他阇维之后的五不坏也罗列得清清楚楚。下面是原文,大家自己看吧。附录是世间的人对他的生平记载。
杭州佛日契嵩禅师。藤州镡津李氏子。七岁出家十三得度。十九游方遍参知识。得法于洞山。师夜则顶戴观音像而诵其号。必满十万乃寝以为常。自是世间经书章句不学而能。作原教论十余万言。明儒释之道一贯。以抗宗韩排佛之说。读之者畏服。后居永安兰若。着禅门定祖图传法正宗记辅教编。上进仁宗皇帝览之加叹。行传法院编次入藏。下诏褒宠赐号明教。宰相韩琦大参欧阳修。皆延见而尊礼之。洎东还熙宁四年六月四日晨兴写偈曰。后夜月初明。吾今喜独行。不学大梅老。贪闻鼯鼠声。至中夜而化。阇维不坏者五。曰顶曰耳曰舌曰童真曰数珠。其顶骨出舍利红白晶洁。道俗合诸不坏葬于故居永安之左。后住净慈北涧居简尝着五种不坏赞。师有文集二十卷。目曰镡津。盛行于世。洪洲太守许式。参洞山得正法眼。一日与泐潭澄上蓝溥坐次。潭问。闻郎中道。夜坐连云石。春栽带雨松。当时答洞山甚么话。公曰。今日放衙早。潭曰。闻答泗州大圣在扬州出现底是否。公曰。别点茶来。潭曰。名不虚传。公曰。和尚早晚回山。潭曰。今日被上蓝觑破。蓝便喝。潭曰。须是尔始得。公曰。不奈船何打破戽斗。


附录:
释契嵩(1007一1072),字仲灵,自号潜子,宋代为禅门定祖的僧人。原籍藤州镡津(在今广西藤县),俗家姓李,生于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他七岁出家,十三岁正式落发,十四岁受具足戒,十九岁外出游方参学,从洞山晓聪得法。契嵩虽然得法于禅门,但他似乎不修禅,而是念观音菩萨的名号。据说他似乎不修禅,头戴观音像,口诵观音名,一天要诵十万声。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一1048),契嵩到杭州,他欢喜西湖的景色,就住在灵隐寺。当时天下的文人,都学古文,摹依韩愈排佛而尊孔。契嵩觉得自己的文才也不在他们之下,便著书立说,以对抗排佛尊孔之流。
契嵩为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所居一室,萧然无长物”。平时,他闭门著书,撰有《传法正宗记》(九卷)等书上呈宋仁宗。仁宗阅后,赐号“明教大师”,并诏传法院编入藏经流通。他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契嵩生前对禅宗的最大贡献,是他为禅门定祖。为此,他写了三本书,除上述《传法正宗记》之外,还撰有《传法正宗定祖图》和《传法正宗论》。陈舜俞撰《镡津明教大师行业记》中说:“仲灵之作是书(《传法正宗记》等),慨禅门之陵迟,因大考经典,以佛后摩诃迦叶独得大法眼藏为初祖,推而下之,至于达摩为二十八祖,皆密相付嘱,不立文字,谓之教外别传者”。这就是说,禅门的传法,可以一代一代地上溯到迦叶。佛传迦叶,是以心传心,代代相传,到第二十八代是菩提达摩,史称西天(印度)二十八祖。达摩来华之后,为中国的初祖,又代代相传,到慧能为了中国的第六祖。六祖以后,不再单传。正如契嵩在《传法正宗记》卷七《正宗分家略传上(并序)》中说:“正宗至第六祖大鉴禅师(慧能),其法益广,师、弟子不复一一相传,故后世得各以为家......”。契嵩写这本书的目的,说明教外别传的禅宗,是有来历的。此书一出,数百年来,即成定论。
契嵩为对抗社会上一股排佛尊孔的逆流,他运用自己的渊博知识,曾著《原教》、《孝论》等十余篇论文,说明儒释之道是可以贯通的。
契嵩是宋代的著名文僧,著有《嘉祐集》、《治平集》“凡百余卷,总六十有余万言”。他死后,有《镡津文集》十九卷行世。他的才华,名振海内。连排佛文豪欧阳修看了他的文章,也赞叹道:“不意僧中有此郎”。契嵩《镡津文集》的主要分类为《辅教编》、《皇极论》、《论原》、《书》、《书启状》、《叙》、《志记铭碑》、《碑记铭表辞》、《非韩》、《古律诗》、《唱和诗》、《附录》等。
在契嵩看来,佛家和儒家的主张是一致的。他将佛家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提并论。他说:“人乘者,五戒之谓也...以儒校之,则与其所谓五常仁义者,异号而一体耳”。其他如论孝、论心、性、情,论命、赞中庸等,都是佛儒并论、合二为一的说法。可以说他是宋代有代表性的佛儒一致论者。
佛儒一致论,不自契嵩始,例如略早于他的天台宗山外派的智圆,就是主张佛儒并重的人物之一。既然并重,当然两者之间,必有相通之处。这是当时佛儒思想合流的一种趋势。佛家认为佛儒可以一致,而儒家也吸收佛家的思想而形成了一派理学,这是尽人皆知的历史事实。所以契嵩的佛儒一致的观点,是有其时代背景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