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禅堂续宗风

(2014-09-18 19:23:53)
标签:

明一法师文章

杂谈

分类: 学佛
在日记《经济基础传宗风》中写了要解决佛教宗风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基础或者说实话是佛教寺院经济来源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科技网络菩萨的概念,在目前科技网络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可能通过科技网络这一大菩萨来供养佛教寺院,通过科技网络这一大菩萨来弘扬佛教宗风。

因为我们僧人完全可以通过科技网络来为大众服务,一般的普通弘法和帮助当然应该是免费的,自然也会接受一些捐赠与供养。在深入地服务或者是特殊的服务中,收取一定的费用也是完全合情合理的。这样出家人就相当于种地而收获一样地工作,得到一些报酬,完全符合祖师们给我们留下的宗风。

比如我提出网络禅堂这一项目,我们在为别人监香、个别指导、资料保存等等服务项目上面适当收取一定的费用(当然,在供养充足的时候,或者说是经费不成为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完全实行免费),用来作为寺院经济来源。这是完全合情合理的,用户也是会很高兴接受的。

这些好处,可以从因为有了服务的概念,服务的质量可以得到监督,从而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提高而看出来。也可以从因为有了服务的收费标准,而使得用户更加珍惜被服务的机会,使得他们更加珍惜做功夫的机会,增长做功夫的动力,不至于轻易放逸懒惰。如此等等好处,能够罗列出很多很多。

同样,僧人可以通过科技网络为大众提供一些有偿服务,甚至通过科技网络组织一些类似僧团的组织。大家可以不在同一个地方居住,但是志同道合的人可以通过科技网络来一起修行,从而建立起一个无边际的丛林。当然,某些特别兴趣与特别情况的人组成类似现在的小庙一样的团体也是可以实现的。

所以,时代在前进,我们的佛教寺院的经济也要有所改变。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达的过去,祖师们通过土地菩萨的供养来发展佛教寺院经济,从而推动佛教寺院的发展。在商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跨国集团以及集约经营才是经济主力的时代,我们佛教的僧人也应该站在社会经济建设的最前沿。

否则我们佛教寺院要想成为社会的领头羊是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科技网络菩萨来供养佛教寺院的经济必然是我们首选的一条道路。因为科技网络菩萨就像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菩萨一样,能够为佛教寺院带来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同时可以为佛教寺院吸引到更多的高级人才,从而推进佛教事业的进步发展。

从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给我们留下来的宗风来看,解决了佛教的经济问题之后,还要再解决清规戒律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严谨的清规戒律,大家不可能共住在一起,即使是网络式的大丛林,大家可以不住在一起,但是大家要在一起修行,也必须要遵守一定的清规戒律,否则与社会上的财团或者企业没有什么两样。

这个时候的清规戒律首先要保证出家人的本色,也就是比丘的250条戒律和比丘尼的480条戒律。这是我们僧人的基本标准,尽管有些条款我们出家人因为时间、地域、环境等条件难以守持。但是,这些标准不能放弃,我们应该努力向这个标准去靠拢。实在难以做到的,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制度来解决。就像百丈禅师给我们定下的清规,乃至现在我们寺院生活中应用的各种规约。

其次建立这些补充戒律来管理我们现代寺院的规约要从“和”字入手,这点与百丈禅师的“百丈清规”一样,完全可以保留“和”的精神。因为正是这个“和”的精神使得我们佛教的寺院历千百年而经久不衰。我们要保留这个“和”的精神,创建我们适合现代科技网络时代的清规戒律。

而且我们还可以将我们的清规戒律的管理模式推广给现在的企业,因为他们也需要企业文化来持续事业的发展。甚至我们可以与实业界实现共和来宣传佛教,保持宗风。只要我们善用其心,善待一切,发挥我们的智慧潜能,我们是有机会实现在新的经济时代下,把佛教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事实上,很多大企业已经在注重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很多有眼光的企业家已经注意到佛教寺院千年不衰的事实。他们已经开始研究佛教寺院千年不衰的原因;已经开始借用我们古老寺院管理模式来创建自己企业的管理模式。我们作为出家人,作为有智慧的佛弟子,我们必然能够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我们必然是新时代的弄潮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大颠和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