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相得益彰入禅易

(2014-08-19 19:13:00)
标签:

明一法师文章

杂谈

分类: 学佛
简单来说,禅就是心一境性。所以,禅无所不在,自由自在,深刻生动,任运自由……然而我们现代人的散乱心特别的大,就把禅给掩盖了。甚至有的人把自己的散乱当成了禅的自由自在,真的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何把我们的散乱心去除,就要靠禅修,如何还给禅修之后人的自由自在就要靠驱除他们的成见。

自己身边集结了一批禅修爱好者,他们有各自不同一定的禅修基础,当然也有没有禅修基础的人。没有禅修基础的人要从头来过,这里就不说了。有禅修基础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学佛多年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凡圣心太强,认为一定要如何若何,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成见坚固。

怎么一个坚固法呢?比如很多人会上来一定要双盘;比如很多人会一定不能受风,要盖得严严实实;比如很多人会一定不能有任何的声音;比如很多人会一定不能……甚至对于我们这里三个简单要求(不缺香,不翻腿子,不在座上睡觉)斥之于鼻,认为太松散。但是,他们“一定”之后的特点就是不能持久,几支香或者是一两天后就耸下来了。

事实上,这些“一定”就是他们的圣解心太过强烈。因为修行人总是认为要成佛要修行,而不管是学佛也好,还是成佛也好,这里的“佛”都是圣解。而且他们又是有了多年修行经验的人,在圣解上熏修了很长时间的人。所以,他们有这些“一定”是正常的现象。

但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平等,是一切人都可以成佛。这样一来,他们的圣解就成了修行的障碍。如何把他们从圣解里面解放出来,这就是最关键的事情。因为这些圣解障碍了他们的进步。所以,对于这些老修行人来说,自己一直是处于鼓励放松,告诉他们这就是真正的放下。

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或者是看了一堆的书没有做过功夫的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在禅堂里面的实践机会。事实上这些人是最可怜的人,因为之前可以说是白用功夫了,至少是处于事倍功半的状态。如何鼓励他们能在堂内挨得下来这些禅修时间,是他们的第一步功夫。

这实际上也是符合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修行过程。没有功夫的人或者说是没有做过功夫的人。他们一上来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个时候要告诉他们的是,他们所见是错的,要放下这些成见。他们所见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要他们颠覆自己的观念。

而对于已经处于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修行人来说,就要慢慢引导他们回归本源。要他们慢慢开始修到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地步。因为这就是他们的修行成见,不放下这些成见,是不可能进步的。这就需要给他们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要他放下圣解的成见。

所以,如何框扶修行人,不让有任何人倒下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完全严格就把老修行人压死了,没有一点的活力,走不出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如果完全放松,那就又把初学者给忽略了。让他们以为一味的放任自由就是禅,等面临境界的时候该骂我们的。

所以,采取“混”的办法是最好的了。因为一天九支香,能做到不缺香,不翻腿子,不在座上睡觉。所谓的,能“混”下来的基本都是老修行了。对于这些能“混”下来的人放任自由,能够达到帮助他们走出圣解的束缚。而对于“混”不下来的人,则能够帮助他们走上做功夫的道路,将来坚持下去,慢慢会步入见上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

所以,自己常常把“混”字挂在嘴边。虽然是一个“混”字,好象与修行无关。但是,自己提出的“混”不是消极的“混”是非常积极的“混”。因为在自己的身边,一但发现消极“混”的人,自己会马上去鞭策他,问他来这山上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如果再不相应的话,基本上也被自己请下山去了。所以,要真想在法眼寺混的人是住不住的。因为这里住的都是勤劳努力的人,都是无需扬鞭自奋蹄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