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一法师文章杂谈 |
分类: 学佛 |
唐初武德七年(624),四祖道信大师应蕲州道俗信众的邀请,到江北弘法,旋即在黄梅县西的双峰山(又称破头山)造寺驻锡传禅。四面八方的人闻风而至,后来聚众越来越多,从而建立了寺院,称为四祖寺。这就成为禅宗自己的人建立的第一座寺院的来由。
因为从释迦牟尼佛创教到达摩东来,再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无不是继承印度僧侣“托钵乞食”、“随缘而住”、“不事劳作”的陈旧传统。这种居无定所、衣食无着修行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适应中国的社会。尤其是在禅宗发展初期,因不被政府认同,所以形成完全靠土地菩萨供养的形势。
所以,道信禅师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甚至不怕违犯佛门戒律,建寺定居,过起一边习禅,一边农耕、自给自足的禅修生活。这种全新的修行方式,在中国的禅宗史上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开创了农禅并重的先河。道信禅师作为一代祖师,他的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多方面的。
1300年前的中国医学落后,人民缺医少药,有病往往靠巫婆神汉,得不到很好的治疗。鉴于此,道信除研究经教,修禅劳作之外,多方采集传统中草药,为人治病。为了准确地识别草药的药性和用途,他冒生命危险,亲自品尝,他在双峰山30多年中,收集了大量的草药标本,并汇集整理了一部《草本集成》的医书(可惜现已失传)。
这样不但解决了寺院僧人生病就医的难题,而且也治好了群众的诸多疑难病症。在春瘟蔓延以及疥疮流行的时候,祖师教乡民冬种芥菜,春吃芥菜以防春瘟,又用芥菜汁涂身以治疗疥疮。黄梅四乡竞相效仿。并以此法治好了唐太宗的疥疮,以至于后来被封为大医禅师。并因此三月三道信禅师生日形成吃菜耙的习俗。
道信禅师著《菩萨戒本》一卷以传戒法;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教人修习一行三昧以明心地,可惜的是讲共住规矩的《菩萨戒本》现已失传,我们无缘见到先人的教诲。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道信禅师,融合《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及《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和《金刚经》“度空”,提倡“一行三昧”乃“念佛三昧”,“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的念佛禅。
为完成禅宗初祖达摩以《楞伽经》印心,到五祖弘忍以《金刚经》印心的转变做了枢纽性的工作。同时为五祖开创东山法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百丈怀海禅师清规戒律、农禅并重的禅宗生活方式提供了先例。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所以当时天下学禅者均以双峰为归。门徒最盛时多达八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蕲州刺史崔义玄,闻道信禅师之名亦前来瞻礼。
因为从释迦牟尼佛创教到达摩东来,再到二祖慧可、三祖僧璨,无不是继承印度僧侣“托钵乞食”、“随缘而住”、“不事劳作”的陈旧传统。这种居无定所、衣食无着修行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不适应中国的社会。尤其是在禅宗发展初期,因不被政府认同,所以形成完全靠土地菩萨供养的形势。
所以,道信禅师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甚至不怕违犯佛门戒律,建寺定居,过起一边习禅,一边农耕、自给自足的禅修生活。这种全新的修行方式,在中国的禅宗史上是一个破天荒的创举。开创了农禅并重的先河。道信禅师作为一代祖师,他的慈悲济世、弘法利生是多方面的。
1300年前的中国医学落后,人民缺医少药,有病往往靠巫婆神汉,得不到很好的治疗。鉴于此,道信除研究经教,修禅劳作之外,多方采集传统中草药,为人治病。为了准确地识别草药的药性和用途,他冒生命危险,亲自品尝,他在双峰山30多年中,收集了大量的草药标本,并汇集整理了一部《草本集成》的医书(可惜现已失传)。
这样不但解决了寺院僧人生病就医的难题,而且也治好了群众的诸多疑难病症。在春瘟蔓延以及疥疮流行的时候,祖师教乡民冬种芥菜,春吃芥菜以防春瘟,又用芥菜汁涂身以治疗疥疮。黄梅四乡竞相效仿。并以此法治好了唐太宗的疥疮,以至于后来被封为大医禅师。并因此三月三道信禅师生日形成吃菜耙的习俗。
道信禅师著《菩萨戒本》一卷以传戒法;又撰《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教人修习一行三昧以明心地,可惜的是讲共住规矩的《菩萨戒本》现已失传,我们无缘见到先人的教诲。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道信禅师,融合《楞伽经》“诸佛心第一”,及《文殊说般若经》“一行三昧”和《金刚经》“度空”,提倡“一行三昧”乃“念佛三昧”,“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的念佛禅。
为完成禅宗初祖达摩以《楞伽经》印心,到五祖弘忍以《金刚经》印心的转变做了枢纽性的工作。同时为五祖开创东山法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也为百丈怀海禅师清规戒律、农禅并重的禅宗生活方式提供了先例。在这里道信禅师居住了三十多年,道场兴盛,法音远布,‘诸州学道,无远不至“,所以当时天下学禅者均以双峰为归。门徒最盛时多达八百余人,其中以弘忍最为著名。蕲州刺史崔义玄,闻道信禅师之名亦前来瞻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