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张彦文校长的感悟也谈几点感悟
(2024-06-25 10:07:35)
题记:6月20日至23日,一百六十多位成功“一把手”聚集成功昆仑校区进行校本培训,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哲学思维,从人性切入,进一步理解成功教学考理论,为新学年全面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筑牢思想理论基础。各级领导踊跃发表感悟和反思,充满了强烈的进取意识,绽放着智慧的火花。我就其中的精彩发言展开点评,陆续整理发布。该篇是针对河西成功学校张彦文校长的感悟和反思生发的感悟。
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两年多了,实质性进展肇启于去年11月后。尽管现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成功教学考理论的精髓?比例有多大?还真不敢盲目乐观。至少张彦文校长自己承认,他也是最近才开始对成功教学考理论有所领悟的。
弄懂成功教学考理论的标准是什么?讲知识练能力提智慧不是虚的,要看具体教学考实践。
编制学案是基础,仅仅将学案编制难度降下来能算懂吗?量为什么降不下来?即便降下来,是不是主动的?有没有能够自圆其说的标准?为什么要舍弃教材上的题?这不是舍本取末是什么?
没有问题不上课能做到吗?所提问题是学生的问题吗?对学情真的掌握吗?是不是B类题?是哪个层次学生的B类题?掌握到什么程度?
教学要求“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而学生学习成绩为什么仍然不达标?老师是否教会?学生是否学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责任谁来承担?更重要的是问题如何解决?
就如同张彦文校长在这次培训发言中所说,有些科目,老师自己命题,自己班上同学的得分率却很低,只有百分之三十几。谁的问题?不是一目了然吗?
每次大大小小的自命题考试,都会出现命题事故,究其实质,根子还是出在教学上,即命题事故的背后蕴含的是教学事故。
校本培训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追问下去,厘清问题责任,明确问题实质,拿出有效措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成功教学考理论的践行才会有实质性成效。
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的核心是动脑筋,关键是老师要动脑筋。一些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动脑筋?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一切都是闲的。
我在这次培训会上讲了一个观点,“老同志”这一称谓不仅仅是年龄上的,更是观念上的。一些同志年龄虽然不大,有的还不到三十岁,但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墨守成规、死板教条、思维僵化,思想禁锢,不愿接受新事物,堪称“老顽固”。其实,这些同志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经验并不差,差在缺乏兴趣,观念陈旧;差在固执己见,排斥新知;差在自命不凡,思维固化;差在骨子里不认可成功教育,身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塞责,根本没有想着主动融入成功大家庭。
附张彦文校长的感悟和反思:
一年来,成功教学考理论从提出到落实,实体负责人和一线教师在认识、能力和责任上参差不齐,达成共识的过程相对缓慢,造成教学考理论前期的效果不尽人意。
在教学考理论的推进过程中,部分教师嫌麻烦,懒于动脑,主人翁精神缺乏,使得教学考理论推进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编制学案时要么脱离学情(主要体现在新旧知识的衔接,老师们为了赶教学进度,对学生旧知识的欠账没有很好的弥补,教学中夹生饭现象严重),要么脱离教材(特别是理科,学案中课本题目较少,资料上题目较多),要么量大又难(时间意识不强、学情把握不准);教学上“教为中心”的课堂仍然占比大,“学为中心”的课堂占比小;思想上停留在旧大纲“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阶段,没有进入新课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理念阶段。
自命题考试达标率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学案编制不符合学情,量大又难一直存在;二是批阅学案、作业、错题本不仔细、不认真,学生的错误发现不了(如语文作业中错字、别字、病句;数学作业中过程错误,结果正确;英语中单词拼写错误,胡乱造句,语法错误),导致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掌握的不具体、不明确,严盯紧抠流于形式,抠非所疑,抠非所惑;三是动脑筋书写的教案很少,教案和教学两张皮现象比较严重;四是教学效果差,教师驾驭学生、教材的能力弱。讲的太多、教学方法单一、对学生纠错要求不严等现象导致出现讲过几遍的题,学生仍然答不上的现象。
教学考理论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对“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和“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的要求认识不到位,脱离学情,只管教、不管学、不管会的现象大量存在。考试时,自命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特别是有些科目,老师自己命题,自己班上同学得分率却很低,自己都没有办法给自己交待。
通过这次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教学考理论的关键,即依据课标及教材,编制出符合学情的学案。编制学案最大的问题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做到将课本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量化,并加以解决。基于此,编制学案时,要求教师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涉及单元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学后反思六要素。充分理解“教什么”,即加强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明确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内容;“学什么”,思考该内容教学中到底需要学生学会什么;“考什么”,从学生学习视角思考达成上述学习目标。
综上,增分能力的关键是教学考理论的落实是否到位。教学考理论是学校教学变革的重要支撑。而教学考理论的落实,主要靠教师。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师主人翁意识,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是各实体的主要任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