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教学考理论推行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2024-06-09 12:26:19)

       一、对精益求精的理解和落地思考。           
      所谓精益求精,就是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就是坚持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术要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具体教学中,表现在与同类同资质学生比,会做的题确保做对,有能力拿到的分数确保拿到,不留遗憾。
       所谓反复滚动,就是对做过的题反复变式,验证知识变成能力,学以致用的有效性。在具体教学中,会做的题无论如何变形,都能确保做对;有能力拿到的分数无论以何种面孔出现,都能确保拿到,不留遗憾。倘若能够做到,在与同类同资质的中等生竞争中,我们的中等生就能跑赢并处于领先行列。
       教学考理论最核心的要求就是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每一章节,每一堂课,每道题越精细越容易突破。不是我们的菜就不要理,是我们的菜理论上必须吃干榨净,彻底消化,实践中一定要坚持力所能及的原则,量力而行,否则有可能消化不了,闹肚子。
       精益求精最大的敌人是“会而不对”。难度和容量是“题难”这块硬币的两面,舍弃力不能及的“难题”不难做到,现在反而是貌似不难的题由于“容量太大”,时间不够用,根本做不完,成为困扰成绩提升的拦路虎。会而不对,等于不会。将题的容量降到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既是能力,更是智慧。


       二、中等生的竞争对手是谁?
       是中等生自己。问题是大多数人不这么看待,或者说大多数人虽然心中明白,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跑偏了。
       再说一遍,中等生的竞争对手不是优等生,而是中等生自己。我们的中等生如何在占比百分之七十的中等生中战而胜之?时间。谁抓住了时间,谁就能战而胜之。
       谁抓住了时间,谁掌握了时间,谁能果断舍弃力不能及的C类题,谁在有限的时间范围内效率更高,谁在学以致用的变式训练中更能动脑筋,谁就掌握了先机,谁就能战而胜之。
       反过来,教学考不匹配最大的损失是什么?还是时间。没有时间保障的理论是空想,没有时间保障的实践是白干。

       三、赶走C类题是铁的纪律。
       教学考不匹配,力不能及的C类题是罪魁祸首。由于C类题的存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老师用大量的时间教,学生用大量的时间学,但是这样的题超出了能力范围,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在做无用功。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更严重的问题是本来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却由于没有时间而得不到解决。时间损失无法弥补,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编制导学案必须赶走力不能及的C类题。这是规则,更是铁的纪律。
       时间意识、问题意识、标准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是新一学年的重要任务。

       四、中等生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中等生自身的资质决定了其在做整套试卷的过程中,总有难以逾越的高度,总有难以解答的题。自己有能力解答的题是有限的,自己有能力拿到的分数与满分是有差距的。如何将有能力解答的题全部答对,将有能力拿到的分数全部拿到,将B类题全部转化为A类题,这是中等生的中心任务。
       为了完成这一任务,一是果断舍弃力不能及的C类题,全力以赴攻克力所能及的B类题,这也是成功教学考理论的核心理念;二是如何做到全力以赴攻克力所能及的B类题,方法就是动脑筋精益求精,反复滚动。

       五、如何将“没有问题不上课”有效落地?
       动脑筋和问题意识是新高考的趋势和方向。新高考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要让学生动脑筋,首先老师要动脑筋,会设计问题,会追问,会变形,会思辨。
       如何将“没有问题不上课”有效落地是新学年教学的重要着力点。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层次化、量化是基本要求。我们的难点在语文和文综。语文和文综靠死记硬背提升成绩的时代已经结束,语文和文综更要通过不断地他问,自问,追问,逼着学生动脑筋,通过提升思辨能力,精益求精提高成绩,这是硬任务,也是硬道理。

       后记:一、二、三轮复习的侧重点虽然不同,但中心任务是相同的。在反复滚动,不断变形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记忆理解思辨的能力和本领,把该拿到的成绩确保拿到,精益求精,一分不丢,就是成功。
       只要我们坚定成功教学考理论信仰不动摇,无论高考题难还是简单,我们最终都能战而胜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