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综成绩提升缓慢的原因何在?
(2024-06-01 11:43:29)最近,各学科组开始新学年导学案编制,主要是在对去年导学案通过一年教学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完善、提高。
晚上看到政治组几位老师的一段对话,大意是,2024届的学案,第一部分知识梳理按学校要求以填空题形式呈现,感觉效果不佳。新学期打算直接以知识点形式呈现。毕竟下一届复读生新课本学过一遍。填空题内容多、量大,闭卷填写时好多学生都写不上,翻书检查就直接是抄了,不如节约时间背诵。
看到他们的对话,我发声了:“填空题内容多、量大,闭卷填写时好多学生写不上,翻书检查就直接是抄了,不如节约时间背诵?认真琢磨这段话,经得起推敲吗?填空好还是直接呈现好?你们是不是认为出选择题直接对答案最好?都在想什么呢?知识点直接呈现,学生死记硬背好,还是让学生查找内容填空后再记忆好?”
这位老师回复:“原理上出成填空题是比较好,但是经过一轮复习的实践,所有学生晚自习只忙于找空里到底填什么了,花了大量的时间只是填上了,没时间去记、去理解,然后就开始茫然做题了,导致做题的正确率不高!”
我反问:“学生填空浪费时间?直接去记去理解就能提高做题的正确率?茫然做题,正确率不高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继续追问:“为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填空?填空的过程本身就是加深理解记忆的过程。如果直接将知识搬过来,不动脑筋死记硬背,哪个效果好?”
这位老师显然生气了:“我的认识肯定没有您的认识全面、正确!但我认为实践出真知,我只是从这届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说的,当然我们也可以继续用填空,这不才在讨论呢,不能一棒子打死!”
这位老师字里行间透出一股骄横,反倒激发了我与之辩论的兴趣:“所有学生晚自习只忙于找空里到底填什么?花了大量的时间只是填上了,没时间去记、去理解,然后就开始茫然做题,导致题的正确率不高!仔细琢磨这段话,我感到惊讶和诧异。”
我发问:“为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填空?无非是逼着学生动脑筋。如果学生连动脑筋填空都嫌麻烦,还学什么?”
我继续阐述:“不动脑筋哪有成绩提升?学生不动脑筋,根子在老师。老师本身不愿动脑筋,这是学生不动脑筋的根本原因。”
我一针见血地指出,文综成绩提升缓慢,根本原因是老师不愿或不知道如何动脑筋。
实践只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盲目实践更是盲人摸象,浪费时间,出不了真知。讨论问题要坚持正确导向,对于一些长期出不了成绩而且固执己见的错误观念必须严肃纠正。
一些老师错误地认为,文综填空题不像理科类的填空,需要动脑筋计算。文综的填空基本上就是书上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呈现,所以学生只是忙于从书上找具体的词语、句子,机械地照搬照抄,根本不动脑筋。这是文综成绩提升缓慢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文综知识内容的连贯性、严密性和发散性不亚于理科,逻辑性更强,更要动脑筋。而且由于大多数学生在文综方面尚未养成动脑筋的习惯,缺乏动脑筋的方法和能力,更需要老师训练、引导和规范。
长期以来,文综和语文成绩提升缓慢,我一直纳闷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透过个别政治老师糊涂而又固执的思维呈现,我们或许正在接近真相。
导学案编制的基本要求是,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量化。形式多样化,贵在动脑筋。
我为什么要在政治组发声?因为将填空题去掉,直接呈现知识,这是严重的倒退。
对于高三一轮复习学案的命制,就政治这门学科来讲,赞同靳丙刚老师的观点。他认为,重点知识点包括框架的梳理,用填空的形式呈现比直接死记硬背效果更好,原因如下:
1.一轮复习开始,对子前面学过的内容记忆模糊,通过填写可以加深记忆;2.一轮复习的核心仍然是回归教材,填写的过程也是理解、熟悉教材的过程;3.晚自习学生填写学案要限时,任务要明确,老师要发挥核心作用,最后带着梳理一下知识点和考点,这样效果更好;4.至于课堂,这几年“教学考理论”的践行给了我们答案,就是学生背诵知识点,老师重点讲解考点、考法,然后就是运用、练习和变式训练,最后下课前再抽查知识点的记忆和框架体系的理解。
魏督导认为,政治老师整体上对于教学考理论的理解还很肤浅,难怪文综教学一直很难有突破,与自己平时指导不到位有很大关系,感觉很惭愧。通过老师们和王总对话,存在的问题明显暴露出来了,主要就是在是否动脑筋和如何动脑筋上出了问题。不让知识点直接呈现的主要目的就是逼着学生动脑筋。赞同王总的观点,从教学实践看文综科目对学生动脑筋的要求比理科更高,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方向,不能固执,更不能回到传统无效的教学老路上去。
是的,语文和文综要出成绩,必须在动脑筋上下更大功夫。现在语文和文综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脱离死记硬背的桎梏。死记硬背是基础,如果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圈圈内,不动脑筋拓展发散,成绩是出不来的。
政治组老师对新学年导学案的讨论,准备退回原路的倾向让我感到忧虑。
不仅仅是政治,语文和文综都有这个倾向。语文和文综在教学考理论推进中不仅没有大的突破,还有一种无形的对抗气场在酝酿,看看第五次月考成绩就能得出这一结论。
为了掩盖语文和文综上的无所作为,导学案题量超大不亚于理综。实际上文综有时候讨论一个问题,一节课可能都不够,需要方方面面反反复复论证。如果把功夫下到记忆上,必然进入死胡同。C类题在文综中的表现,主要不是难,而是题量大。
文综更需要动脑筋。学生在文综方面动脑筋的能力不足,需要老师引导和提醒。如何动脑筋,老师的担子更重。
第五次月考,语文和文综总得分率貌似合格,但是看看各团队前十五名和后十名的成绩差距如此之小,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是庸俗吗?不,这是无法突破自己的一种集体躺平。
貌似在努力教学,成绩为什么出不来?问过自己吗?
语文和文综之所以成绩出不来,骨子里还是延续错误的教学导向所致。究其根源,一是继续用上新课的方法和思路上复习课;二是缺乏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呈现,哪来成绩提升?三是缺乏延伸拓展的主动性,“他问、自问、追问”的动脑筋过程在哪里?
这三个问题解决不好,语文和文综就不会有突破。
文综贵在训练问题意识,贵在不断追问。一轮复习一定要将陈述句变为疑问句、反问句、追问句。
成绩的提升是动脑筋问问题解决问题得来的,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仅仅靠死记硬背,成绩提升是有限的。
当然,对于中等生来说,死记硬背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只有在记住背会的基础上,才能生成他问、自问、追问的能力,才能动脑筋延伸拓展。二者互为依托,相辅相成。这其中老师的引导推进不仅不可缺少,而且至关重要。
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让中等生的培养转优取得实质性突破,就目前看政治组缺乏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缺乏一批对“时间意识、问题意识、标准意识、责任意识”深度思考和践行的老师。
小结:现在文综的问题很清楚,一是把复习课上成了新课,问题意识不突出。新课突出的是知识理解,而复习课针对学过的知识,从会中找到不会的,带着问题进课堂。再通俗地说复习就是解决问题的不是讲新知的。如果把复习课按新课上,问题呈现不出来,以过知识为主,首先时间就不够,三年所学要在几个月内过一遍,只能走马观花;二是对“没有问题不上课”的告诫置若罔闻。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量化,最后才能系统化,没有问题引领的课堂,只能普遍撒网,听天由命;三是从考试成绩看,前15名学生和后10名学生成绩差距不大,恰恰反映了题目设置缺乏梯度,A类题占比过多,试题庸俗化,不需要动脑筋,死记硬背即可,他问、自问、追问都失去了市场,无法延伸拓展,这样的结果让成绩相对好的学生没有问题呈现,没有突破之处,没有进取之机。这些都说明老师的认识还在浅层次,必然会严重影响新学年一轮复习的效果,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前一篇:高复招生当仁不让
后一篇:新学年文科教学成绩如何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