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闻平
闻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195
  • 关注人气:18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苦练“读懂题”的能力

(2024-03-14 13:11:09)

       二轮复习要解决好两个重要问题。一是找准力所能及的B类题并通过反复滚动反复变形予以解决;二是苦练内功,提升“读懂题”的能力,排除干扰,抽丝剥茧,将有用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问题。
       第一个问题老师正在组织同学们统一认识,研习方法技巧。只要认真找,一定能够找准各自的B类题,努力将B类题变成A类题。今天主要就第二个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第二个问题,在高考中考中越来越常见。本来一道大多数同学都能答上来的题,其中却添加了许多新潮的时髦的边缘化的甚至不着边际的干扰性信息,让许多同学读题时云里雾里,读好几遍都摸不着头脑,心一慌,误以为很难,就放弃了。近几年高考中考中此类题各科都有,分值占比越来越大,愈演愈烈,让中等生们吃尽苦头,苦不堪言。
       绝大多数中等生有两个先天性劣势,一是记忆力差,二是反应慢,由此导致韧性不足缺乏毅力。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对于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总结出了很好的方法,这就是降难度,减容量,围绕力所能及的B类题,严盯紧抠、反复滚动,坚持不辍,解决前学后忘边学边忘的问题;同时对于14岁以下的中小学生运用成功印象记忆法,通过提升注意力和专注力,从根本上提高记忆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如何解决“反应慢”的问题,至今没有找到有效突破的方法。
中等生“反应慢”的问题是先天性的,作为世界性难题很难得到解决。许多题对于中等生来说只能作为力不能及的C类题舍弃,这也是拉开优等生和中等生差距的主要区别。我们虽然感到遗憾,也只能面对现实。
       但是“反应慢”的中等生在高考中考中面对一些本来应该有能力解答的题,却由于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干扰信息充斥其中,往往被唬住,读不懂题,束手无策,无奈放弃,导致有能力得到的分数白白错过,我们称这类题为“假难题”或“假C类题”。这是二三轮复习必须高度重视并要下决心着力解决的。
       这次兰州高考一诊题,每门都有此类耗时费力难以读懂的题,少的十几分,多的几十分,而且最近几年来此类题分值占比越来越大,被誉为不是难题的难题,堪称中等生的又一类“杀手”题,值得警醒。
       必须明确,此类貌似难以读懂的题大多数都不是中等生的C类题,而是AB类题,由于难以读懂被中等生当成C类题处理而舍弃了,这是令人感到痛心的。
       二三轮复习,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教会同学们读懂题,尤其是要读懂充斥着大量貌似重要实为干扰信息的“假C类题”,抽丝剥茧,选出有用信息,解决问题。
      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虽然有难度,但是只要师生共同动脑筋,多搜集研究此类题型,群策群力,寻找提炼总结,苦练“读懂题”的能力,就一定能够总结出规律和技巧,破解这一难题,让绝大多数中等生在“读懂题”上不再苦恼。


      孟少泽校长:理科二校老师通过对兰州市诊断考试中的假C类题细致分析,由于未读懂题导致应得分而未得分题分值汇总。语文8分,数学35分,英语21分,物理45分,化学12分,生物37分,合计158分。许多同学说,如果学会了读懂题的方法技巧,这158分至少能拿到一半。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二三轮复习必须重视“读懂题”的方法技巧的训练。

      李青洛校长:通过和各科老师核算交流,最后得出兰州一诊读不懂的试题分值合计108分。和学生交流,发现读不懂的试题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根本没有见过的,无从下手,占50-55分;二是学生本人认为难的,直接忽视,占53-58分。老师们商量后,计划对这两类题做如下处理。第一种类型的题直接剔除;第二种类型的题重新归到B类题中。在后期训练中,要特别注重此类题的读题训练和方法思路指导。一要克服焦躁不安情绪,不能一看信息量大的题就不读或认为自己读不懂就放过;二是课堂上老师带着同学们读一道到两道类似的假C类题,手把手教从何处着手,信息如何删减,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假C类题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难,不再轻易舍弃。

      高兴斌校长:高考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中有一项能力就是阅读理解和审题立意能力。本次市一诊考试,几乎每门科目不同程度都有学生读不懂题的问题,这些题中有一部分老师讲解分析了之后学生豁然开朗,题目理解了以后解起来也不难,这类题的难度就在读题审题上,属于假C类题。在二三轮复习过程中通过专项训练,掌握方法技巧,这个能力可以提升起来,可以将其转化为A类题。这类题还有一部分比较抽象,所涉及知识点难度较大,对于中等生来说知识储备不够,无法掌握,属于C类题,应果断放弃。
       对于假C类题的题意不理解或者理解不透,主要原因还是概念模糊、混淆不清,学生不能自以为是,不要将个人想法无意识强加在题意中,而是要逐字逐句吃透题意,学会找出关键词和有用的已知条件,依此突破题目本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马俊主任:新高考为了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并体现和生活密切联系,于是在题目设置中往往添加一些历史背景,提出一些新理论、新模型,并对其进行长篇赘述,少则几十字,多则二三百字,乍一看去,读懂题目都成问题,感觉很难,但选项或问题的设置却是最基础的核心知识的考查,大都是A、B类题,学生却在读题阶段就选择了放弃。实际上这些题目大部分都是假C类题。
我团队对兰州市一诊考试进行统计分析,学生读不懂题的分值分别为:语文12分,数学16分,英语11.5分,物理20分,化学14分,生物13分,政治12分,历史9分,地理13分。理科86.5分,文科73.5分。
       解决思路:1.对近几年高考卷或模拟卷中的假C类题进行汇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训练;2.教会学生读题审题的方法,譬如快速勾画关键字,用剔骨的方法留下重要的内容,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删掉;3.克服心理障碍,培养专注心态,让学生有这样的心理暗示,题目冗长的题往往不难,尝试去做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满宗荣主任:兰州市一诊中失误多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过于粗枝大叶,不能沉下心来读题,由于题目长没有耐心去读而丢失的分数仅数学一科35分左右,学生默认这是C类题,因此胡乱蒙,造成了大量失分,但是这些题目只要认真审题,经过提炼,完全可以拿分。

       齐辉校长:首先要学会甄别ABC类题,A类题就是无论在考试还是学案中学生能答上并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题目;B类题就是学生有能力得分,但未必得分的题目,在B类题中就包括一部分假C类题。如何解决会而不对的B类题,浅谈几点看法:
      1.概念不清、理解不深导致失分的B类题。也就是老师一讲就会,学生自己看书也能做上的题。这类题无论是选择还是填空都要求学生写出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改正后一定要对应的多出几道变式题,反复滚动记忆。通过下课后的盯抠和互相讲题的模式,让学生再次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
       2.由于所谓的粗心大意造成失分的B类题。学生自己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这部分题目,认为自己粗心,其实不然,所有的“粗心”都是知识点不够熟练或者基础运算和基本能力不过关,考试考的就是单位时间的正确率,老师一定要对症下药,概念不熟逼着学生静心再记,不要好高骛远,基础能力不行就练基础能力,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3.题目难度不大,学生自己也理解但是考试时反复出现错误的B类题。让学生养成记录错题的习惯,重视整理和翻看自己的错题本。
       4.题目长,故意设置一些陷阱,学生一看题目就“懵”,自己认为自己不会的假C类题,这类题在高考中占比越来越大,学科的融合性越来越明显。解决这类问题重在老师引导,让学生在平时做题训练时学会提取题目有用信息,让学生先读题,再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题目中所给的信息,然后联想到学过的某一知识点,并做上知识点标注。养成边读边思考,画出重点词语的习惯。其实这类题目考察的就是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把题目中表象问题转化成学习过的概念,比如本次一诊考试物理就有近10分这样的题目,如果学生都能联想到我们学习过的知识点,题目考察的知识点就相对简单了。
       5.对于复检时检查不出导致失分的B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养成良好的打草稿习惯,书写工整、规范,避免检查时检查不出,或者草稿本混乱没办法检查的问题。

       任玉玲校长总结:最近毕业班的热门话题就是如何甄别ABC类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后期80多天的复习目标就能实现。
       A类题笼统地说就是得分题,但要警惕假A类题,有些题学生虽然得分了,但主要是蒙的、猜的、用排除法押的,这些分称之为幸运分,不是真正的会,假会蒙蔽了双眼,何异于自欺欺人,要把这类题归于B类题,这一点已经达成共识;如何准确甄别C类题,是不是不得分、不会做的都是C类题,甄别方向错误,就会出现大的损失。所以,厘清真C类题和假C类题至关重要。
       问题来了,那些因为读不懂题导致不会做不得分的题属于哪类题?王总洞察秋毫,从现象看本质,及时给与了高屋建瓴的指导,首次提出“苦练读懂题的能力”的课题,太重要太及时了。一轮复习的任务是夯实基础,不讲答题技巧,二三轮复习答题技巧成为重点之一。如果对这一问题认识走偏,很多题都被错误的定性为C类题,处以死刑,那么,二三轮复习靠什么提升?王总的指导醍醐灌顶,拨云见雾,让我们眼前一亮,茅塞顿开。从2017年开始高考就明确提出各科都要加大阅读量,增大阅读难度,提升辨析信息的能力。体现在具体题上就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添加诸多的干扰信息,挖了不少坑,转了不少弯,实际上考查的就是平时熟练掌握的A类题。比如语文默写,不会让你直接填写上下句,而是设置情景,让你在理解的基础上写原句,难度提升两个等级。近几年,这类变化不仅体现在语文科目上,各科皆是。
       我们要正视我们的学情,中等及中等以下,记性差,反应慢,耐心不足,前学后忘是标签,加之经验不丰富,读不懂题而丢失应该得到的分司空见惯,不少领导用具体的数据解读,这类题丢分竟然上百分,触目惊心。大家想想,这类丢分如果能拿到一半都了不起,放弃这个拦路虎等于放弃了高考。昨晚对很多领导来说都是不眠之夜,凌晨了还有人在思考、探究这个问题,认识到位,措施得当。各实体要提高执行力,抓紧落实。要求:
       1.二三轮复习ABC类题的甄别主导权是学生,要给学生宣讲,让学生清清楚楚,才能提高甄别ABC类题的能力。每个学生的ABC类题是有差异的,学生自己最了解自己,考试结束不要急于讲卷,第一步让学生分析试卷,找准ABC类题;第二步老师把关扶正;第三步,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就能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万不可老师想当然,自作主张替学生做主,本末颠倒,只重教,不重会,最终头破血流。
       2.把21年、22年、23年的高考题整理出来,老师就读题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归纳、对比,做到举一反三的指导,实实在在的破解读题难的问题,教研室加大监督检查密度和力度,不要一直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