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哪些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024-01-06 14:06:58)


        学习力主要包括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诸方面。培养好这些能力,可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
        人们不同的脑力水平所表现出来的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称为脑力素质。从生理上讲,脑力素质就是大脑神经网络的质量。神经网络越丰富越发达,传递信息的数量就越多,速度就越快,表现出来的智力水平和心理水平也越高。
        从功能上讲,脑力素质就是大脑最基本的能力,决定着智力水平和心理水平。脑力素质综合水平高,脑力就强,智慧就是脑力素质高水平发挥的综合体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一、注意力
        注意力是指人的思维活动指向和集中于特定事物的能力,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知通道对客观事物持续关注的控制力。注意力是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之一,是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准备状态,所以注意力被人们称为心灵的门户。由于注意,人们才能集中精力去清晰地感知事物,深入思考问题,而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将因得不到一定的支持而失去控制。
       注意力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指向性,是思维活动只关注于某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多项刺激的选择;二是集中性,是思维活动关注被选择对象的强度,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注意力有四种品质,即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水平的标志,需要通过训练才能提高。
        二、感知力
        感知力是人通过感觉系统接收外界信息并形成知觉的能力。感知方式一般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系统反映事物的属性,形成对事物的认知,特殊情况下还有直觉、预感、心灵感应等高等感知方式。
        感知力分为视觉感知力、听觉感知力、嗅觉感知力、味觉感知力、触觉感知力和心灵沟通感知力。其中视觉感知力包括表情神状态感知力、肢体语言感知力、文字阅读感知力、图形图像感知力;听觉感知力包括说话语气感知力、音乐感知力等。
        观察力是感知力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调动多种感官的感知过程,在知识摄取过程中体现最多,也是需要重点训练的内容。
        感知力越敏锐越好,没有“过敏”的界定。感知力通过专业训练后都能得到较大提高。比如,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文字感知力)是每分钟300~600字,通过一段时间专业训练后,一般都能提高到每分钟2000字左右。
        三、记忆力
        所谓记忆,就是人们对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应用过程,是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记忆力是指识记、保持、再认识和重现客观事物所反孵的内容和经验的能力。简单说,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输入、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为感知和理解保持成果,也为创造提供素材。记忆力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没有记忆,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
        跟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是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的实质是大脑的即时生理反应的重复,而长期记忆则是大脑细胞内发生了结构改变,建立了固定联系。比如如何骑自行车就是长期记忆,即使已多年不骑了,仍能骑上车就跑。短期记忆是数量最多又最不牢固的记忆。一个人每天只能将1%左右的记忆保留下来,变成长期记忆。学习的过程就是要尽量把需要记忆的知识存入大脑的长期记忆库中。
        四、观察力
        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其他智力因素发展的基础。观察是感知觉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在综合视觉能力、听觉能力、触觉和嗅觉能力、方位和距离知觉能力、图形辨别能力、认识时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进行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从生活和学习的角度来说,观察力就是人对外在世界的认识能力,它对实验学科物理、化学学习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语文写作的基础;
        观察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如果拥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学生学习的热情自然而然得到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综合素质也渐渐提高,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正如古人所说:“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回。”中下等学生受制于观察能力,掌握知识的能力也逐渐降低,求知欲望渐渐下降,最终厌倦学习。
        培养观察能力是简单易行的。因为观察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也是必须做的事情。所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的兴趣,要求认真观察,那么他们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五、思维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多维立体的思考找出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和事物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方法的能力,属于理性认识。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在学生时代主要表现在对空间、顺序、序列等概念的理解上;对符号及数字运算的把握;对数量关系、逻辑关系的把握;举一反三、概括比较的能力;思维速度等方面。
        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示范。示范就是精选一些典型例题,通过剖析,为学生建立一个可以仿效的样板。
        2.联想。联想指由某现象、某概念而想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能引发联想的现象或事物,往往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即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的现象或事物。
        3.对比。比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及特点,有利于知识的记忆和灵活运用。对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从相似的事物中寻找差异,一是从有差异的事物中寻找共性。
        4.网络。以某物质、某产品、某概念为中心,建立有关知识和概念的网络,使学生把学过的知识、概念“网络”在一个线型或梯型的结构之中。
        5.引伸。知识学习要有梯度设计,让难度步步递升。“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6.改错。对学生来说,使用知识、技能,或判断推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在出现错误时一定要认真加以纠正,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教益。
        7.抽象。把具体物质或数据用字母代替,指出问题并给出条件,让学生进行推理或判断。
        8.总结。只有牢固地、系统地掌握知识才能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总结的目的是便于记忆,便于形成系统,便于掌握方法,更便于培养思维能力。
        当然,思维训练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思维模式生成训练,它还包括思维活化和思维创新等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思维定势都对头脑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而要想已定型的思维模式改变更是困难重重。思维活化训练就是为了使思维摆脱定势的束缚,超越固定模式的局限而设计的训练。这种训练能把思维从无意识的被束缚的“沉睡状态”中唤醒,超越旧的思维层面,从更高的位置俯视自己的思维活动,这时所有的思维定势和模式都成了思维的工具。
        六、理解力
        理解力是指把通过感知获得的信息加以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进行判断、推理,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并形成新概念或结论的能力。理解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拍象、推理、论证、判断、计算等多项重要能力,参与并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
有一句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很多人认为,只要记忆力好,背的书够多,那么他的理解能力也会跟着提高的。这种想法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对所注意的对象在头脑中进行加工和运用;而死记硬背只是对所学知识的表层和机械化的浅层次的加工。如果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对于所学知识一知半解,那么对知识的理解就容易浮于表面,对于所学知识是不会灵活运用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多感受。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为学生创造一些感受和体验的场景,以积累知识和经验。这样,学生的理解能力随着经验的增多而慢慢地提高了。
      2.多提问。多对学生进行提问,并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要这样答呢?”这样的连锁式询问可以通过学生的听和说进一步理解他所回答的逻辑含义和指向,为下一步解决问题或者进一步深层次的学习理解打下基础。反过来,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式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3.多阅读。鼓励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知识和经验,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以提高理解能力。尤其在阅读的时候,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遇到好词好句,摘抄下来。遇到不理解的地方,鼓励查资料或者向家长、老师请教。
      4.多动手。要提高理解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还要创造条件自己动手去实践。很多问题,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更好地理解。
5.好奇心。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是老师的责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好奇心一般都很强,喜欢提很多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一定要耐心倾听;而且,无论学生的问题多幼稚,老师都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更不能误导;只有保护好好奇心,才能提高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另外,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时候,要多给他们一些时间和耐心,千万不要因为暂时不能理解而埋怨和指责。正确的做法是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分阶段慢慢理解。

        七、想象力
        想象,就是从储存在记忆中的表象出发,把这些表象以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新的形象或结构的一种思维方式。爱因斯坦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学生想象力不好的表现:作文写的空洞,像记流水账一样;做数学题的时候,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对于无命题的作业无法下笔;做事、处理事情死板,只会用一种思路,处理问题的能力差。
        要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必须从细处着眼,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调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既能学得轻松,又能培养想象力。
        八、创造力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指个体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多个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创造力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般说来,创造力不好的表现有:不敢提出新观点;没有寻求变通办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倾向;从来不会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对事情从不表现出好奇,从不渴望了解不知道的事;从不自发地运用实践检验自己的想法。
        而学生有良好的创造力的表现有:想象丰富、好联想、爱好广泛、对新鲜事物有热情;思维独特、善于用不同方法快速解决问题、胆子大、喜欢挑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者首先就不能思维僵化。并且,需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思考,尽情发挥。
        可以说,创造力对人的命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最终成功的高度取决于创造能力的高低。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个体,必定是生命的强者,拥有对外界事物更多的热情。他的创造力会表现在哪怕很细微的事物上,他的周围会满布创新的痕迹。
        创造力的培养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
        2.重视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3.培养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
        4.培养急骤性联想能力。急骤性联想是指以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激发极迅速的联想,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
        
         后记: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让成功学子终生受益,这是我们的责任。各实体尤其是小学要将学习力的提升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老师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学习力的提升贯穿其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不断提高学习力。
          成功小学包括河西成功初中、小学不重视成功印象记忆性训练,我是很生气的。我多次问成功小学领导,成功小学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们回答不上来。现在可以告诉答案,成功小学要炼成核心竞争力,只能从提高学习力方面着手。成功印象记忆法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