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年前的《每周评论》上,hu适发表了问题与主义系列文章,共有五篇,在当时影响很大。我认真分析了第一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yi”》,文章很短,联系到我们的教学考改革,颇有感触。
hu适针对当时上流社会空谈好听的“主yi”,空谈外来进口的“主yi”,空谈偏向纸上的“主yi”,认为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zheng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他发出呐喊:“请你们多提出一些具体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yi。”“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yi如何新奇,那种主yi如何奥妙。”
为什么谈主yi的人那么多,为什么研究问题的人那么少呢?胡适认为这都是由于一个“懒”字。他对“懒”的定义是避难就易。因为研究问题是极困难的事,而高谈主yi是极容易的事。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的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然后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法,该有什么样的效果,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解决,认为我的主张,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不如此,不算研究,只可算是抄书手。
hu适认为“主yi”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种种学说和主yi,当然都应该研究,有了许多学理做材料,见了具体的问题,方才能寻出一个解决的方法。但是他希望研究者,把一切“主yi”摆在脑背后,做参考资料,不要挂在嘴上做招牌,不要叫一知半解的人拾了这些半生不熟的主yi,去做口头禅。
回顾成功学校创建发展历程,一路走来,一刻不歇地与传统教法做斗争,与“自私、懒惰、贪婪”的人性做斗争,与罔顾学情实际照抄照搬其它学校所谓先进经验做斗争,与小富即安维护既得利益不愿创新突破超越做斗争。在创新成功教育教学理念中披荆斩棘,艰难跋涉,才有了一点小小的收获。
新时代,新挑战,见好就收急流勇退,还是只争朝夕奋勇前行,我们当然选择后者,因为前者最终的结局就是死亡。成功永远在路上,创新进取不停步,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的使命。
推行成功教学考理论一年多来,我们有过彷徨,有过无奈,有过挫折,有过懈怠,但是我们最终战胜了自己,正在趋向达成一致:“成功教学考理论是符合成功教情学情实际的,是能够让中等生教育教学成绩提升转优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为此,全校上下正在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努力拼搏。
话说回来,人性是多变的,最难步调一致的是人性。由于我们的教师队伍结构复杂,经验阅历不尽相同,许多老师曾经辉煌过,沉浸在原有的场景中不能自拔,无视变化了的学情,总想将教育教学带回原来的场景,一次次碰的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仍然不思悔改,还在“想当然”,与人性的弱点叠加,同频共振,破坏力很大,导致创新教法推行难上加难。问题是这样的老师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批。
成绩是硬道理,理论的推行需要实践的检验。成功教学考理论尚在推行初期,在没有令人信服的成绩佐证的境况下,信仰就显得尤为重要。成功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并不断取得胜利的成功之歌,成功教学考理论正在取得成功的路上,对此我们是坚信不疑的。
一些老师的担忧和“想当然”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有害的,最终只能被淘汰。
借用hu适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yi”》告诫大家,多研究具体问题
,少一些“想当然”。针对教情学情,多研究教学考中发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想方设法予以解决,而不是不顾学情抄别人,悲观失望“想当然”,毫无厘头空吐槽,最终一事无成徒悲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