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中职践行教学考理论走上了正道

(2023-10-25 12:00:17)


     昨天,任校长在成功中职听完一节地理课后,心绪难平,写出了对这节课的感想,摘录如下:
     围绕成功教学考理论“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的核心思想,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道理并不难,难在知行合一。舍不得,放不下是常态,练的多,会的少;讲的多,对的少,并不少见,低效课堂随处可见。如何做到以生为本,降低难度,所教必会,所会必对,今天听了中职一节地理课,分享给大家,望大家思考、学习。
    先还原这节课的过程:内容是滑坡和泥石流,一上课,老师给了5分钟,要求学生将预习中整理的有关概念强化背诵,学生站着背,声音洪亮,精神饱满。5分钟后老师随机抽了四名同学回答所背内容,没有问题后,老师通过视屏出示两份材料,一份有关滑坡的,一份有关泥石流的,随即提出两份材料对应的问题,老师将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讨论锁定材料的有关问题。6分钟后,第一组的同学回答第一份材料的问题,回答完老师对应材料一一落实材料分析信息是否找全,表述是否准确,针对问题点回放视频,让学生再判断,直到答案全对;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让第二组展示结果,6分钟后师生互动中达成共识,生成标准答案。紧接着老师要求全体起立,用7分钟时间将前面总结的知识背会,学生投入到紧张的背诵中,7分钟后老师调板验收学习结果,2人上黑板写,其他人在下面写,经检查学生知识基本掌握,但有两个错别字,老师及时给与更正。这节课紧凑、紧张、高效,以生为本体现的淋漓尽致。不要偏颇地认为老师讲的简单,内容不多,依据学情精准定位,吃透知识消化吸收就是这节课的精髓。
    这个班是中职艺术班,入校成绩平均不到300分,可以说在初中都是无望的双差生,但现在,他们学习状态良好,信心满满,完全投入到了学习中。为什么?因为他们能学懂,能学会,成绩在肉眼可见中提升,怎么能不积极向上?怎么会厌学?成绩是激励学生最有效的武器,而要提高成绩,题的难易、容量必须符合学情。比如上这节课,针对300分的学生只有以本为本,反复练,练反复,才能使得学生学有所获。“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在这节课得到完美呈现。
    一位老师说,学生基础薄弱,我们只能讲最基础的知识,但必须保证学生学会。和几位学生交流,他们很自信地说,现在老师讲的东西都能听懂,加之老师逼的紧,学不会也不行。当我问你们整天就是学习,不累吗?一位女生说,也累,但天天有进步,也就不觉得累了。
    在成功中职,在成功中复,在成功初中,这样的课堂比比皆是,他们没有什么战略思维,也缺乏提炼经验升华为先进理论的能力,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成功教学考理论最深刻的理解和精彩的运用。为何入校均分500多的高中生却考不过均分300多分的中职生?难道不羞愧吗?难道还不觉醒、还不改变吗?
    高中、高考在本学期确实在打破禁锢,战胜自己,但成绩不说假话,我们的步子迈的还不开,胆子还不大,还停留在初步认知阶段,选题上贪婪的本性还在作祟,这也放不下,那也舍不得,还在幻想,还在做梦。什么时候,高中高复得分率达到75%左右,我们就能自豪地说,我们走出了困境,战胜了自己,证明了当下,创造了奇迹。
    我们期待着,高中高复加油!

    点评:任校长的听课感想看了两遍,心潮澎湃,感慨系之。
    我们的教学考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编制符合学情实际的导学案,重视预习,严格按照导学案教学;第二步,按照标准要求做好日常检测性考题命制,做到教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得分率要达到标准要求;第三步,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不是预习,也不是课后盯抠,而是课堂。始终牢记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只有向课堂要效益才是正道。
    这三步走,中复和初中走到前面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中职也脱颖而出了,值得庆贺,也发人深思。三步走,并不难,为什么推的如此费劲?每一位领导表决心的时候,一个个激情满满,而在具体行动上却走样变形了,为什么?惯性束缚,传统观念,人性的弱点使然。如果战胜不了这些桎梏,我们还得在三流阶层中继续彷徨。
    只要是正确的理论,迟早是会受到支持拥护和践行的。新学年开学不到三个月,我们高兴地看到,高中和高复已经有一批老师在认真践行成功教学考理论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虽然比例还不大,但是我们相信,假以时日,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师、班级和团队脱颖而出,成为成功教学考理论的出色践行者,对此我们充满坚定的信念。
    高三高复前两次月考没有特别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第三次月考即将开启,我们期待着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希望第三次月考有老师和团队受到表扬,也希望推出更多的优质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