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形式主义远离校园
(2023-09-20 16:31:44)
推荐一篇文章《让形式主义远离校园》,请大家看看。文章中反映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是有的,在某些方面可能还更严重。我们也有一些应对策略,各校区配备了十几位配合各种检查的领导和专兼职人员。我们的基本要求是:不要轻易干扰教育教学教研管理队伍,不要打扰老师,让老师潜心教书育人,出成绩,出成果。
一是少开会,开短会,能在工作群说清楚的就不要召集大家,能个别商议的就不要兴师动众让其他人陪同。
二是面对一些千篇一律重复填写的表格,能不麻烦老师就不要麻烦,办公室和政教老师代劳也未尝不可。
三是有些会议必须开,不一定非得所有头头脑脑出席,也没有必要。即便有必要,露个脸,拍个照就可以了,不用从头至尾参加,相关重要文件可以直接转发给领导自学。
四是开完会后,各实体根据要求抓好具体落实,没有必要层层加码,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浪费时间,败坏风气。五是我们要清楚我们的身份,我们是和平年代的战斗部队,只有打胜仗出成绩才有饭吃,才有活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知行合一,不要搞那些虚头巴脑只会唬人的形式主义,否则只会贻误时机,自毁前程。
附:让形式主义远离校园(节选)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学。可是,如今的中小学,教师教学之外的工作任务越来越多,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地位逐渐被取代,很多学校已不知道什么才是工作中心,什么才是工作重点了。所以有人这样说:教师时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学;校长什么都在管,就是没有管教学。
一、教师在忙什么?非教学任务成为难以承受之重,教学变成了副业。
有一个县为了迎接义务教育均衡县和“双高双普”验收,迎验就成了全县所有学校的中心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几乎整整一个学期没有放节假日,包括“中秋节”和“国庆节”。许多学校抽出部分教师不再承担教学任务,专门进行建档案,补各类活动资料,搞校园文化建设。被抽出教师的教学任务全压在其他老师身上,老师们不堪重负,只能疲于应付。有的老师为了完成补活动资料、补记录等任务只得把这些工作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习,只要把学生看管好,不出安全事故就行。由于长时期加班加点,很多老师疲惫不堪,上课期间无精打采,甚至出现老师“实在困了就趴在讲台上眯一会”现象。
除了所谓重点工作、政治任务,教师还有写不完的各种应付材料,填不完的各种表册,迎不完的各种检查验收,应接不暇的各种各样培训……这一切都是工作重点,因为它们关系着学校和教师的督导考核评估!很多老师说:“上课、辅导、教学活动都不怕,就怕迎验搞检查。”
二、校长在忙什么?成了“迎检专业户”,教学管理无暇顾及。
现在,学校要面对“婆婆”很多:教育、卫生、食药、环保、消防、公安、共青团、文明办……。要完成的创建工作任务也很多:双高双普、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食品安全放心校园、智慧校园、健康学校、教育装备示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跟学校关系不大的事情摊到了学校身上,例如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这些创建活动,上级部门要求一天一报进度,一天一报信息,一天一报好做法,一天一报典型,不报漏报就要影响考核。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方案、有总结、有阶段工作安排,还需要有过程印证材料做支撑,一项检查评估下来,一所学校都是满满十几盒甚至几十盒档案。上级领导来检查考核,主要就是档案资料,只要档案齐全规范,检查才能过得了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如此多的创建活动的督导检查,校长就成了“迎检专业户”,对上,要准备好汇报材料,对下,要时刻督战,要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中层干部会、班主任工作会、全体教师会,成立相应的迎检小组,层层布置任务。有些检查,还要提前搞模拟演练。校长和一批老师的精力就这样花在了准备和迎接检查上,那还顾得上管理教学?
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在不停疾呼:还学校一片宁静教育的空间,给老师松绑,让老师做纯粹的教育,让学生有一间安放安静课桌的教室。然而,这些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喧嚣的滚滚大潮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需要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事业。教育最怕被打扰、折腾。古人云,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心静则智生,智生则事成。教育工作者最需要的是宁静、守恒,如果天天心浮气躁,天天被与教育无关的杂事、烦事缠身,很难做到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但愿给教师“减负”的呼吁能切实得到有效解决,开启新时代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