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功校本培训是提升教科研整体水平的主阵地

(2023-06-28 11:21:19)

                       
    今年暑期校本培训正在进行中,各实体主要围绕“成功教学考理论”和“新课与复习课的异同”进行研讨,不乏真知灼见。成功校本培训已成为提升成功学校教科研整体水平的主阵地。现摘录三位领导的精彩言论,期待更有深度的观点。
任玉玲校长:
    1.正确理解“以考定教”。
   “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和“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是完全不同的认知。前者是以学定考,简单的说就是考的必须是我教的,学生学的,依据是学情;而后者是以考定教,依据是教纲,课程标准。从战略上看,定然是考什么教什么,可是必须正视的我们的学情,高中应届是考入高中的50%的后20%甚至15%,所以,从我们的学情出发,战略上与高考对接,教是为了迎考,战术上要与高考暂时拉开一段距离,考是为了检验阶段性教与学的效果。根据学情,逐步拉近与高考的差距,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最终必须与高考对接,这个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情,我们都知道拔苗助长是荒唐的,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高一高二,复读的第一轮复习都是打基础的黄金期,如果本末颠倒,只能说是害了学生,多年的教训面前还不与自己革命,会输的很惨。深刻体会成功学校从实际出发提出的教学考理论,真正发挥“考”的度量衡作用,势在必行!                    
    2.领会复习课的真谛。
    有一句话说“宁可牺牲难度也不能牺牲进度”,就是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对我们的中等生而言尤为重要。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前学后忘,边学边忘,这是常态,没有反复的滚动复习,很难解决这个层次学生突出的问题。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每节课后的复习、每个单元章节的复习,每个月、每个学期、每一轮复习等等,此起彼伏,环环相扣,只有不断的变式复习,才能解决边学边忘的难题。新课的复习,复习课的复习,都不可或缺,更不能厚此薄彼。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所学的知识遗忘周期一开始是一周,第二次是半月,第三次是一个月以上,也就是说随着复习次数的增加,遗忘周期会延长,如果不复习,当时学的东西再熟练都会在一周后遗忘60%以上。所以,周复习,月滚动,学期回炉是必须的。有的老师固执的认为,只要扎扎实实,彻底掌握了就不会忘记,宁可牺牲复习,也不能牺牲难度。小学、初中忽视复习是比较常见的问题。非毕业年级每周一天的复习,月考前一周的复习,期中考试前两周的复习,期末考试前一月的复习,小复习与大复习的融合,大复习与小复习的呼应,是必须保障的。毕业年级更应如此,共同的特点是必须保证复习时间,六年级年底上完新课,保证半年的复习时间;初三十月上完新课,保证8个月的复习时间,高三在高二完成新课的学习,保证一年的复习时间(已做到),有了时间的保证才有复习质量的提高。希望大家多动脑筋,真正领会复习的真谛,保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促进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安昌鸿校长: 
一、教学考理论出台过程。
1.高考试题难易程度的变化。高考试题2010年之前的(易中难)比例是7:2:1,到2017年之前变成5:3:2,再到2017年之后变成3:5:2 ,在此过程中,试题阅读量加大,综合性增强,为了选拔人才需要,注重考查学生思维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加明确。
2.教学考理论提出的历史背景。2022年春王总为了更好地了解高中教学实情,通过进班听课、成绩分析、了解试题来源,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课堂师生精神状态良好,师生关系融洽,但成绩普遍偏低,甚至有个位数,究其原由,试题较难,部分试题选取高考模拟题,由此,王总通过查阅资料,与老师交流,最终发现高中非毕业年级存在严重的考与教和学不相匹配的问题。
3.我校学情的整体情况。我校近四年录取学生面向兰州市招生,生源来自兰州市三县五区中能上高中(初中毕业生占比55%)的学生中后20%,且包含了占比近50%的初三复读学生,按甘肃省目前本科上线50%左右参考,我校学生与大多数普通高中无法竞争高考。

二、教学考理论落地过程。
1.从我校高中学情出发,发挥好“考”的度量衡作用。解决考非所教、考非所学问题,制定我校非毕业年级量化考核标准。为了高一、高二打好基础,做到“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教多少,学多少,会多少”,采取分步提分的办法,在高一高二阶段能拿到高考3:5:2中的基础分和部分中等难度试题得分。具体办法是舍弃C类题,专攻AB类题,以化学学科(满分100分)为例,将AB类题按6:3:1(高一)和7:2:1(高二)分类,A班学生均分为100*60%*90%+100*30%*60%+100*10%*10%=73分,B班学生均分为100*60%*80%+100*30%*40%+100*10%*0%=60分。高二依此类推。
2.试题命制标准。将平时教学中的课后题、考练题通过变式变形按(易中难)比例6:3:1进行命制。以化学学科为例,通过学科组内研讨,考核标准就是试卷命制标准,所有任课老师以A班均分73分,B班均分60分为标准出题,而且90分以上要有2%左右的学生,40分以下人数控制在5%左右。试卷命制不能庸俗化,不能走极端,导致正负值偏大,要严格按照既定标准命制,最终安排专人再次组卷,用于考试试题。
3.考前预估与考后分析。在试卷未批阅前,任课老师根据班级学情逐人逐题分析学生得分,汇总上报预估成绩,同时对试卷易中难度进行评估。试卷批阅后先分析预估成绩与实际成绩,反映的是老师是否做到完全掌握班级学情,是否做到学什么,会什么。如果实际成绩和评估成绩基本相符,再来分析与质量成绩是否相符,如果有较大出入,结合各分数段学生人数,那就说明要么任课老师教学出了问题,要么考题出了问题,解决矛盾的过程,就是成绩提升的过程。
4.重动脑,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任课老师严格落实《课程标准》,把控好知识点的深度与广度,用好教材,设置好适合我校学情的考练题,在平时教学中不仅教会学生知识的应用,同时不断纠正学生非智力因素失分。重视尖端学生吃不饱的问题,通过加餐吃偏食解决。
总之,通过教学考夯实基础,激发师生“教学”激情,不断提升高考成绩,真正做到让二流资质的学生取得一流成绩。

李清洛校长:
    我们知道高考试题难易程度从5:3:2变为3:5:2。从上面的数据来看试题难度是在加大的,但我们学生的入口成绩相对来说是偏低的,平行班的入口成绩只有303分。学生成绩低相对来说不论是基础知识还是答题方法技巧都是有欠缺的,如果一轮复习过程中完全用高考的考评机制来考评我们的学生肯定是不适用的,学生考不出自己的真实成绩。教学考就会出现矛盾,矛盾就是学生学的辛苦,老师教的辛苦,学生考试成绩偏低,教学考失衡,导致学生学的没有信心,老师教的没有信心,实现不了增分目标。
         1.降低难度。要清楚各科试题难度系数,应对学情做好合理适度调整。平行班最重要的就是把3:5:2中的2直接舍弃,难度系数定为0.75-0.80。(这些难度系数可以根据学科和章节进行微调)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科目,难度系数是不同的,所以我们要在每次考试后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做好适当的调整。只有改变了平时考题的难度系数,才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才能适应教师的教学。
    2.一轮复习方向更明确。以期的一轮复习,如果没有教辅资料,就不知道如何进行。今年我们不订一轮复习资料,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考试说明,吃透学情,通过章节制定预习学案,分层布置,课前下发给学生,做到全批全阅,汇总问题,课堂做到三讲三不讲,加强师生研讨,主要解决似是而非的知识和B类题,接下来还要做好一周一天、一月两到三天的滚动测试,在规定的 时间内限时限量反复滚动,直到基本掌握基础知识。
    3.考。考不仅仅是考试,考的范围是广泛的,包括学案的完成、滚动卷的考查,月考、二三轮诊断考试,都是考。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学生学的程度和老师教的情况。考试试卷如何命制?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学情情况下,从课本、从学科网、从全国乙卷省份找相关的月考卷、期末检测卷、双基试卷,并认真筛选。通过这一路径找出的试题可以更好的做到取舍,淡化处理A类题,主动舍弃C问题,全力攻克B类题。学生的学习范围小了,老师教的范围也小了,时间更充足,练的更有代表性,效果应该好。
         4.目标:增分100分的目标不变,这是成功高考复读的战略目标。如何去实现?我们要根据学科特点将100分分解到各学科,各学科再将目标分解到各章节和知识点。这样就能精准到增分着力点在什么地方。方向明确了,思路就更清晰了,师生齐心合力,增分100分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