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抓紧转型抓紧改变

(2023-04-03 12:58:43)


    引题:社会变革是永恒的主题。在社会变革中,先知先觉者往往抓住机遇,抢得先机,取得了成功。大多数人都是后知后觉者,在安乐窝里温水煮青蛙,待到醒悟过来的时候已经失去机会,淘汰出局,悔之晚矣。
    新课改背景下,大变革是必然趋势,但是包括民办学校在内的绝大多数学校都是麻木的,墨守成规,不思变革,继续沿着原来的轨迹惯性前行。面对逐年下滑的成绩,一味归结于外因,不去思考深层次原因,虽有焦虑情绪,没有危机意识,缺乏转型变革的能力和智慧,导致差距越拉越大。
    2017年前,高考命题标准从7:2:1逐步变为5:3:2,2017年后,随着新课改落地,高考标准变为3:5:2。绝大多数学校出于天然的思维惯性,没有洞察到这个变化的后果的严重性,仍然用老方法继续沿着原来的轨道狂奔,结果就是越努力成绩越差。这个高考命题标准最根本的变化就是重在“选拔人才”而不再是检验高中教学成果。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一时转不过弯儿,不思变求变,越努力与目标相差越远。但这就是现实。  
   新课改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以师大附中和兰州一中为代表的这样的一流高中,这样的学校会越来越亮眼。我们也清醒地洞察到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包括大多数民办高中在新的高考选拔模式下正在走下坡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面对日趋窘迫的生源,体制僵化,延续惯性思维,缺乏悟变思变求变的主观能动性,等到有朝一日醒悟过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基于目前形势,迫在眉睫的是中学尤其是高中教学必须变革,特别是民办学校,不变革最终是死路一条。        
    中考复读和初中的初步成功,最大的靠山就是不用花大力气讨论“学情”问题,因为信手拈来的题型都在7:2:1框架内,在整体环境中没有其它选择,一门心思苦练内功,成绩就出来了。而高中不是这样,我们接触到的,主流舆论鼓吹的,专家解读的,各种参考资料对标的都是中考成绩前百分之二三十的学情,不加思考不加取舍一味拿来这样的标准检测资质成绩大都处于后百分之三十的学生,其结果就是水土不服,消化不良,药不对症,越学越糟。 

    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要抓紧转型,抓紧改变。但是要让知识分子改变观念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以成功高中为例,这一年的教学考关系问题的讨论最大的收获就是越来越多的老师认识到了目前所处困境的危害性和危险性,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思考并试图改变,令人欣慰。

    机遇往往是在危机中孕育的。好在我们现在醒悟过来了,还不算晚。只要我们坚定信仰,立足学情,志存高远,思变求变,苦心孤诣,苦练内功,创新突破,坚持不懈,奋斗到底,成功高中一定能够在这个大变革中杀出一条血路,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如何改变?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认清学情,确立目标”。“认清学情,确立目标”的初步成果有:1.我们的学生中考成绩大都处于后百分之三十,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复读生,这样的学情决定了我们的高考目标不能放在最高端的研究型高校上,具体来说就是保二本争一本;2.明确日常检测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成果,杜绝考非所教,考非所学,让教学考相匹配,真正发挥“考”的度量衡作用;3.立足学情,循序渐进,提高突破。勤学苦练善思,或者说多练多变多问,在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指导下,不断战胜困难,不断战胜自己,不断突破超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