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要会出题
教学考的矛盾在小学、初中和高三(中考、高考)不太明显,而在高一高二就特别明显。高一高二教学难点就是如何科学把握教学考的关系。理论上说,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考试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检验教的成果和学的程度,考试内容就是平时教的内容学的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是这么简单的。
从2019年起,高考难度比例调整为3:5:2。我们平时拿到的考练题主要锚定的是考试成绩前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大都是后百分之三十为主,这就是我们的学情。这样的学情,确实很难找到拿来就能用的现成命题,需要老师甄别、筛选,更多的要自己命题。我们的建议是:老师课堂教的知识练的例题,学生做的作业和练习题,通过变形,就是现成的考练题。
许多老师不会出题,这不奇怪。长期以来养成的“拿来主义”,形成的惯性,导致自己命题茫然不知所措。
老师如何自己命题?答案很明确:“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命制的基础题来源就是:例题、习题和配套练习题。这些题相信老师都讲过,学生也都做过,是必须掌握的。如何验证?考试。如何考?将这些讲过做过练过的题拿来考。记住不要出原题,要变形。如何变形?简单变形就是只变数字或提问方式,不变结构;复杂变形就是改变结构,比如将已知与提问颠倒。这样的考题如果成绩达标,老师讲的学生练的任务就基本完成了。
基础题要占到套题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至于拓展题,各种参考资料多得很,如何用?要视学情而定,难度要与学情匹配。B类学生选择性用,A类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自我激励,加压使用,前提是基础题必须彻底掌握巩固。
高三和高考复读直接对标高考,选题多如牛毛,贵在把握难度系数,淡化处理A类题,果断舍弃C类题,全力攻克B类题。小学初中(含中考复读)目前小考中考难度系数为7:2:1,各类参考资料也都对标这个难度系数,可供选取的考练题信手拈来即可放心使用。需要提醒的是从舆论传出的信息分析,中考难度系数有提高的迹象,初中和中考老师要提早准备,主动研究教学考问题,以免政策突然改变,难以适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