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推荐了一幅崔振宽老师1982年的作品,要价17万元。崔老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著名画家,其山水画在陕西籍画家中也是数一数二的,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47岁,作品风格尚未定型。那么这幅作品值不值得收藏?
今天早晨,金老师发声,评价这幅作品细是细,多了些具象的,少了些抽象的。虽说造景幽深,苍茫雄浑缺失……
我发表看法,仅从图片观察,树枝纤细,细腻柔弱有余,厚重拙雅不足,缺少大家气象,尤其看不懂造景,轻近景而重中景,找不出画眼,不能代表崔振宽作品风格。四十多岁的作品,正在变法,尚未成型,与成熟期作品差距太大,不值得收藏。
收藏名家作品,必须头脑冷静,艺术价值处于绝对地位。崔老的作品大致分三个阶段,60岁前的作品笔墨洒脱,轻灵飘逸;70多岁的作品意境幽深,苍茫雄浑,大气磅礴,风格渐成;最近十多年来,崔老更进一步,在创作思想上谋求整体景观的苍莽意境。有评论家这样评价:“从横断面看,他在极具写景与极抽象的写意,也就是自然与精神的两极之间拉开了张力。作品完全开放情怀,在用焦墨抒写的过程中释放出焦墨的语言魅力。其艺术生涯堪称不断超越。也让我们获得了认识上的超越,认识到一个超越地域画派的崔振宽。”
我们发现,随着年龄阅历增长,崔老的作品越来越惜墨,越来越老辣,少一笔欠缺,多一笔累赘,脱离低级趣味,炉火纯青,堪称纯粹的艺术品。这样的作品才是崔振宽值得传世的价值所在。
像崔老这样“追求艺术至臻至善”的艺术家虽然寥寥,还是有的。说句心里话,细细品读马西园的晚年作品,不输于任何一位存世的书画家,包括崔老在内。马西园是真正理解并践行传承中国书画的大家。还有杨国光老师的作品,也是有传承价值的。再看看黄宾虹老人家的作品,认真体味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品。
黄宾虹说,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太对了。反观一些所谓的大家虽然天资聪慧,阅历丰满,本应珍惜天赐恩泽,不断创新突破,遗憾的是仅仅为了满足收藏者的低俗喜好,未能在艺术上进一步深根细作,反而媚俗踯躅,庸俗化了,这是令人痛心的。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论断是呐喊,更是悲鸣。他呼吁取消美协机构也是出于不想让中国传统书画跑偏夭折的担忧。
收藏书画作品,就是收藏时代。成功书画收藏,任重道远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