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目标决定方向,选择大于努力。考核检测标准既是教学的指挥棒,也是教学的度量衡。教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考什么!考有标准,教有方向,学有目标。考题的难易程度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来自于对教情和学情的精准把握。
小学初中和中考复读在教学考关系的处理上不存在障碍,问题主要出在高一高二,高三和高复一轮复习也存在问题,核心就是“考”的标准与教情学情不匹配,未能同频共振,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费劲,成绩达不到目标要求。
问题清楚了,如何让符合标准的“考”有效落地?
先说高考复读一轮复习。检验一轮复习成效的标准是双基考试,双基考试考得好,说明一轮复习有成效;双基考试考得不好,说明一轮复习差强人意。长期以来我们在一轮复习中直接选用高考真题考练,难度系数过大,脱离了实际教情和学情,效果很不好。目前参加全国二卷考试的有:甘肃、青海、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等省份,建议科任老师从这些省份找出最近三年的双基考卷,分解到一轮复习各章节,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反复考练,不要轻易选练高考真题,双基考试成绩应该不会差。
二三轮复习的检测标准就是全国二卷二三轮复习模拟卷,我们历年的复习策略是到位的,只要一轮复习按计划执行,二三轮复习就能达到目标要求,不再赘述。
高一高二上新课,要认真贯彻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过去怎么教,现在仍然怎么教,过去如何学,现在仍然如何学,关键是日常考核检测标准如何界定。实践证明,从浩如烟海的题库中直接选用的考卷,难度系数高,与我们的实际教情学情差距太大,也是长期以来考非所教考非所学的根源所在,遭到我们的一致唾弃。
通过近半年的培训,现在大家从理论上明白了处理好教学考关系的重要性,尤其对“考”的标准的界定达成了共识,成功高中成立了各科命题组,有经验的资深教师在充分了解教情学情的基础上每学期命制四套符合教情学情的考卷,两套月考卷,一套期中考卷,一套期末考卷,命制的考卷要充分体现教的水平和学的程度。通过对每套考卷标准成绩、预估成绩和实际成绩的认真分析对比,不断修正谬误,缩小差距,提高质量,提升能力,高一高二学业水平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是可以预见的。
成功高中高兴斌校长跟帖:
成功高中老师教的艰辛,绝大多数学生学的痛苦,教和学效果不佳,付出与收获严重失恒,究其原因,王总在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给出了答案,就是考试标准出了问题,考非所教,考非所学,教学考不能同频共振,导致的恶果就是师生丧失信心,甚至厌教,厌学,成绩增长缓慢甚至下滑。
怎么办?解铃还须系铃人,在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彻底解决考试问题,我们对高一高二阶段性考试制定量化考核标准,让考试成为老师教、学生学的指挥棒,让考试成为教、学的度量衡,甚至可以说,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学情制约教情,教情推动学情,考卷决定教与学。
为了让考试更有效的发挥度量衡作用,我们成立高中部命题组和考核组,并形成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体现其重要性和严肃性。
同样,应届高三一轮复习也参照上述制度落实,保证双基考试的成功就意味着一轮复习的成功。一轮复习的指挥棒就是双基考试,一轮复习效果好坏的度量衡也是双基考试!这绝不是丢弃高考,而是更加有效的备战具有选拔性特色的高考,一轮复习夯实双基,降低难度是大智慧。
成功高中牛帼琰老师跟帖: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对教学考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考这一理论在之前在教学过程中也有所运用与实践,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是我认为教、学、考更多的是一个方向,是如何调整现阶段的标杆。
听完王总的讲解之后,又对教学考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比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试之前老师们也会根据对知识重要性的判断,教学生在知识点上有所取舍。这种做法不仅仅是成功学校老师之前的做法,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学校的常规操作。但这样的方法,为什么成绩不佳呢?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反思和思考。在昨晚听完王总的讲解后,豁然开朗,我才意识到,教、学、考中“考”是教与学的标杆。教——仍然践行成功系列创新教育教学法、学——以督促引导学生刻苦努力为主,考——这个重要的度量衡需要重新考虑。
考既然是度量衡,那么如何统一就变成了需要攻克的堡垒。首先,在学校层面已经配备了专业的命题组,而作为老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决维护;其次,根椐指导思想以及通过实例分析,我认为,高中学生以中等生为主,教学考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最大实际,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考什么,考到什么程度,必须结合教情学情而定。要坚持学什么就考什么的原则,试题命制的的难易程度也应根椐高中不同学段而定,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梯次推进的原则,让学生在每次考试中有获得感,让老师有成就感,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实现同频共振之理想效果。考试是对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成果的一种检测,为后期教的调整提供了重要依据。科学规范地做好这一评估,将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教、学、考的新思想也要求:第一、全面准确了解学生,了解学情。根椐学情确定教学考的标准并以此做为科学依据。针对不同学段的考试,要对试卷进行科学的评估。了解学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相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要求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认真批阅学生作业,寻找学生错误的根源,是概念不清还是题意不理解,只有对学生学情真正了解了,试卷评估才是相对准确的;第二、教师对试卷评估必须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力量,利用集体备课,在考试中和学生一起答卷,共同进行质量分析,集思广议,达成共识;第三、试卷评估为后期的教学整改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试卷评估的分值与考后实际得分的差值就是下一步我们努力的方向。要求我们应该多反思教学行为和试题命制中是否存在急攻近利、好高鹜远的问题,如果存在,就说明我们要么不了解学情,要么试卷难了。如果试卷评估分值小于实际分值,一方面马上要对教学行为进行调整,规范试卷命制,另一方面查找问题,该知识点为什么没有掌握,原因是什么,如何整改?是识记不过关,就要抓紧盯背过关;是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就要引导学生再思考,这样就能通过一次考试解决一批问题。
作者跟帖:教什么就学什么,这是不言自明的;学什么就应该考什么,这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因为考的目的就是为了检验老师教的水平和学生学的程度。然而,这种不言自明顺理成章的命题在现实面前却被颠覆。检验一轮复习成效的标准就是双基考试,平时的检测题也应该以与双基考试同水平同层次的考卷为标准,而我们现实中用的是什么?高考真题,还美其名曰早日与高考接轨。高考真题难度系数比双基考卷大,我们的学情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在一轮复习中直接考练高考真题是力不从心的,效果必然差强人意。考非所教,考非所学,这就是我们的一轮复习成绩一直出不来的根源所在。检验标准导向错误,付出再大的努力,成绩都是令人失望的,导致的恶果就是师生信心受挫,厌教厌学,恶性循环。现在,问题清楚了,方法找准了,接下来干就是了。期待明年高考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