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天津北辰区双街镇古街、紫御园。天津233.

(2016-11-28 09:43:32)
标签:

新天津

分类: 新国内

车子来到北辰区的双街镇。天津是大运河载来的城市,京杭大运河在津全长约190千米。

历经千年,大运河在天津段留下众多不可移动实物遗产,包括运河河道;运河上的船闸、桥梁、堤坝等水工设施;两侧相关的地下遗存和历代沉船;沿岸的衙署官仓、会馆商铺、城镇乡村、古街古寺、古驿馆等。双街镇就是一个镶嵌大运河这条玉带的一颗明珠。 我们要在镇子的仿古街吃饭。大家走进“东来顺饭馆。 我从饭馆跑出来拍镇子的街景。先到公路的十字路口,这里有一尊巨大的青铜鼎。 四条路口都有新式的建筑。一组喷泉是欧洲式的。住宅小区的门面很欧化,怎么是五匹马拉的车啊?我在欧洲还没进过五马拉车。 镇上新建的古街,不是很长,两头都有仿古牌楼。牌楼前的石象,脖子上都有铁链子,这是什么讲究? 古街是以双街老村宅院为原型的仿古建筑群落建筑,古朴典雅、谨然厚重,青砖黛瓦、地处人杰地灵、贯通南北之宝地。 沿河堤而建的双街古街,充分还原了双街的历史面貌。曾经,这里最繁华的地方就是北运河堤坝的上面和堤坝下的沿线地带,形成了满足百姓生活需要最重要的两条街,“双街”的名字由此而来。 仿古街心是一溜铜雕塑。这些隔几步就能看到的一座座铜质雕塑,仿佛当年运河边生活的人们。 街两侧是各色商店。走在上街上,一种浓浓的“津味儿”油然而生,除去建筑,先来说说这古色古香的古玩、茶艺、名人字画,对对对,还有地道的天津狗不理,这津味儿绝对够味啊! 在街的中段有一个镇子的博物馆。进去看看,里面是电视展室黑乎乎的,说是要在周末才开放。 出了博物馆,沿楼梯走上博物馆的楼顶,是仿古的村貌。嗬,还挺节省土地的。 这就是古街设计的亮点,区别于天津古文化街。古街内布局主要包括一条主街和一条内街。主街南北各有一个主路口,主街为步行街,古街西侧的中式二层商铺楼上是内街。是以7套中式二层商铺的一层为依托,与7套中式二层四合院落行程的一条二层内街。这样介绍有点晕啊。别晕,看图吧! 我在上层转悠了一圈,从东来顺的入口下去,回到我们吃饭的桌旁。大家吃了几盘羊肉,味道还挺好。 我快速的吃了饭,就去转仿古街旁边的紫御园。 紫御园是运河文化景观带的一部分。公园始建于2010年,是一个踏青游玩、休闲纳凉的好去处,每天接纳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多达上千人次。 紫御园是一个集运河、武术、文化知识紧密相连的综合性公园。 大牌楼下的石雕麒麟,也有铁链子拴着。走过公园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园内一块主场地的“太极八卦图”。双街的八极拳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处橡胶场地上,有几个年轻人在玩遥控汽车。 场地边上有一个长长的汉白玉影壁,上面刻着运河漕运的场景。 往前走是孝路,路两侧有24块铜浮雕,刻着中国古代的二十四孝故事。 顺着公园的石板路走,能看到两边有很多独特的建筑,左边都是与孝道有关的成语解释与印图,右边都是从古至今有关律法的知识,由于时间的缘故,没有挨个“批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看看,很长“姿势”的! 继续沿着石板走前行,不难发现一条河,不错,它就运河的一段。园内建有亲水平台,可以让游客很近距离的观赏运河,在亲水平台上还安装了一个巨大的石舫。 转到河边有两层的石舫。石舫船头是虎头形状,船尾有舵,船身与石柱上全是吉祥云纹。庞大的石舫坐落在河中吼吼的钢筋水泥台基上,从岸上到石舫有一块长约1.5米、宽1米的石头台阶相连,看上去十分古朴美观,落落大方。登上石舫,凭栏远眺,古老的大运河像一条玉带,蜿蜒远去,运河两岸郁郁葱葱,周边美景尽收眼底。 石舫东边的岸上是一条大约十米宽的平地,上了台阶,就能走上一个亭子,它黄色琉璃瓦顶、彩绘描金的梁,大红的柱子。亭子往北再往东,形成一个长宽成直角的弯曲长廊,廊柱中间的木板是供有人小憩的座位。以长廊为长度,另外三面是仿明清的院墙,每面墙的中央是形式各异的门口,院子中央与四个角落,都有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安徽灵璧石和各种花草装点,构成了紫御园的“园中之院”--观景园。 沿着河岸,公园还有不少的雕塑小品。 公园最主要的古迹是个古戏台吧。 额眉上刻着松柏长青大字。 在公园转了一圈,回到公路边。再往前面看,路牌上刻有双街什么产业园的。 双街镇真的是旧貌换新颜啊。这时大家也都吃过饭了。一起在仿古街遛达。 三点多了,大家上车回家,一致认为今天的一日游太爽了。临近四点我们回到小区的门口。感谢了几位经理,各自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