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星夜排队好不容易签下一套心仪已久的房子,然后你天天看着房价一个劲地往上窜,你打心眼里高兴。可是好景不长,一年后房地产市场风云突变,房价一路下滑,你当初买的房子已经贬值30万,可那所谓的房子(楼盘)还只是空中楼阁仅仅盖到一半,还要等一年多才能拿到呢!于是气急败坏的你和其他一些业主跑到开发商的售楼处讨要说法:说开发商玩价格欺诈;没有补偿(一房一价定好了的),不准退房(签了合同的),这就是他们的说法。最后无奈之下你们只得在金碧辉煌的售楼处打、砸、抢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这就是房闹,本段文字摘自于本人博文“等着拿房是煎熬”(分类:房产市场)。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老业主是指真正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人群,而广大的投资客并不值得我们去同情。
现在举国上下,房闹现象似有越闹越凶之势。据媒体报道,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包括北京大兴顺驰领海、上海万科清林径、南京天正滨江花园、安徽芜湖镜湖世纪城、宁波合生国际城、上海浦东中海御景熙岸、上海龙湖郦城、北京京贸国际城等八处楼盘的售楼处发生“维权”业主和开发企业的严重纠纷和冲突。这些引发冲突的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在售房源的房价相比此前售出的已经大幅度缩水,降价幅度最高的已经接近一半。
据早先消息,上海楼市“金九银十”俨然已变成“铜九铁十”,开发商要回笼资金,开始大幅度降价售楼,房屋资讯网站的新开楼盘中,随手可见“打折中”、“活动”等宣传字样,有的楼盘降价幅度高达40%以上。而这触动了老业主的神经,“自己血汗钱堆起”的房子贬值了,老业主的“维权”行动开始了。他们要求,“停止降价销售、退房或者补全差价!”
11月4日上午,上海嘉定龙湖地产郦城售楼处。门口的展示沙盘上看不见楼房模型,只剩两个灯头接口,树木模型七扭八歪,从沙盘上零落的碎屑仍可见被砸过的痕迹,而另一个全景沙盘也被黑色布罩全部遮挡起来。楼房精美装修的样板间中,业主在白墙上写下的“容积率欺诈”、“还我血汗钱”等黑色抗议标语异常扎眼。
其实更早些,四个月前,我所在的城市无锡就已经出现房闹事件。那是七月中旬的周末,位于大运河清宁大桥附近的一家楼盘(当时媒体没有曝光具体楼盘,但是事后大家都知道是哪家开发商)销售中心门前被维权的业主挂起了横幅,只见横幅上写着“暴利开发商,房价随时降,您还敢买吗”?以下内容为无锡新传媒记者次日现场采访报道。
据维权的一名女业主说,按照原先的销售方案,4号楼中间段23层上下单价最贵,10层以下和28层以上相对便宜。她于5月26日一次性付款买了一套位于31楼85.1平米的两房,优惠后总价87.4万(原价97.6万)。6月20日左右,她一个朋友在同一栋楼的24层买了套同样户型和大小的房子,成交价82万(原价112万)。“比我的房子便宜了5万多,何况24层以前算最贵的了。”女业主说,最近她的一个朋友在旁边一个单元买了跟她同一楼层的房子,127平米只要74万!自6月16日开始,开发商便不断进行降价促销,几乎是“一周一个价,一天一个价”。
按照几个业主的说法,在这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小户型(85.1平米)降了15-20万,127平米的降了20-30万,141平米的降了30-50万。“原先的两房可以买三房,三房买四房。套套价值缩水30%。”
“关键是一下子跌这么多,单价2000元左右的往下跌,哪个吃得消。我们到这边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要开发商给个说法。”一名在6月10号付首付款的业主说,“钱还没付清呢,一下子跌了20万。这事我一直没敢告诉父母,我把他们的老房子卖了这才有了首付款啊。”说完,一脸的欲哭无泪。
面对开发商的降价促销行为,一些老业主真的欲哭无泪,房闹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那我们怎么办呢?且听听专家的说法——
业主作为经济理性人,在市场行为中确实应该承担责任,但是风险承担体系仍有完善的必要。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唐钧教授近日在一场有关城市住房政策研究的讲座中指出:“政府的房价调控有可能会导致‘负资产问题’,也就是业主在房价下降后仍然需要按照原有的高价进行按揭偿还,这会引发很多问题,需要靠总体的住房政策进行调节和保障。”
“我国楼市的价格波动,政府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种政策上的风险对于业主来说是不公平的,这要依循涉及政府政策的法律来寻求救济。”复旦大学法学院的段厚省教授给出了一个更大的讨论空间。段厚省说:“我们可以讨论,因不可预测的政策而遭受损失,在此情况下是否可以主张向政府求偿的问题。”而对于购房者,段厚省告诫说,“如何减少损失,还是要靠市民的理性判断,不要追涨,也不要追跌,以理性平和以及必需的原则来做出购房决定。法律很难满足每一个人在每一个时候的要求,只能实现一种大致的公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