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过去了不要再烦!”
这是还差十天才满七周岁的儿子告诫我的原话。
初冬的早晨还是比较寒冷的,儿子起床穿衣服磨磨蹭蹭,妻子在旁边一个劲地数落他,叫他手脚快点别冻着又要患感冒,直到儿子穿好了衣服。其时我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儿子从房间里晃悠悠地走出来,我大声地指责他:“妈妈叫你好好穿衣服为什么就不能快点?要不然感冒了怎么办?”儿子拿眼睛斜视着我并径直向前走着直到一屁股坐到窗前的沙发上,然后甩给我一句:“都过去了不要再烦!”
是的,事情都过去了,何必再去想它,更不要心烦意乱制造痛苦的回忆,这是我们常用来自我安慰或者安慰他人的话,这次被儿子给活用了。儿子天生乐天派的性格,总是期待着未来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对于过去的事情,即使快乐的经历也不愿过分地津津乐道,不高兴的事情更是忘得一干二净。
今年夏天,我带着儿子乘坐同事的汽车去苏州西山摘杨梅,去的路上在苏州木渎镇车子发生了交通事故,我和儿子都受了一点伤,儿子额头被撞出了血,到医院还封了一针贴了胶布,至今额头还留着一个小小的疤痕。事后我带着儿子坐火车回无锡,时近中午,上了火车我就给儿子买了一份盒饭。苏州到无锡短短二十五分钟的车程,儿子把一份盒饭吃个精光,火车上的人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都发笑。我也感觉特别的欣慰,要知道刚刚他还在医院因为害怕被缝针吓得浑身颤抖,那可怜痛苦的表情与现在的他完全判若两人。
车子到了无锡,出了站台,早已在火车站出口处等待的妻子迎上来问长问短,还没等我开口,儿子就抢着说:“妈妈,今天车子撞车了,我们连杨梅的影子都没看到。”这就是儿子豁达开朗的精彩表现,刚刚发生的事故都没放在心上,轻描淡写的描述还不乏幽默感;我却与他大不同,事后几个月我都记忆犹新,心有余悸。
事情已经过去了,我不想烦,别人最好也别烦我,这是儿子表达的另一层意思。儿子因为自信,所以快乐,过去没有做好不代表下次就不能做好。所以每当有人数落他的不是,他就会显得无所谓(过于自信),甚至显得厌烦,然后就会以一种命令的语气要求别人不要再烦他。
你问他考试为什么只考了八十几分,而同桌为什么能考九十多分,他却把脸一扬:“不就差几分吗!”这是他自信的表现。但是,如你总是说教他,他就会不耐烦或者表现为无所谓。当然,他不耐烦更多地是在家中因为我们严厉的说教,就像那次早晨起床穿衣服;而在学校里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言传身教却更多地表现为嬉皮笑脸,用老师的话说就是显得无所谓的样子,一切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知道,这是儿子没有责任感的表现,他没有想到为自己过去的行为负责。做父母的我们包括他的老师对他的说教,有时候可能没有注意方式,但是出发点都是好的,是要指出他的不对并帮他总结过去的教训,以便于改正错误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不是有意揭露他的伤疤让他心烦。
是的,任何时候面对任何事情保持快乐都是应该的,但是有时候事情即便过去了,而事情本身的影响并没有过去,你若不及时地回顾分析总结(可能有些心烦),就很难保证你下次不会重蹈覆辙。不过儿子还小,相信他会慢慢明白这些道理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