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父亲是小孩阳刚之气的主要塑造者

标签:
创造性小孩品质人格中学 |
编者按:今天向大家介绍这篇文章的作者,他是一个已经三年级孩子的爸爸,他在文中提出了父亲教育的重要性,更引用了上了中国传统的易经,我们一起来看:我们也欢迎您来稿与我们分享您的育儿理念和父教经历....
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山水相依。《易经》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还说: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一般而言, 男性果断、独立、敢于冒险,这些正是阳刚之气。孩子身上的这些品质要从父亲身上吸取,由此决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但中国传统观念认为,男主外、女主内,造成养儿育女的责任落在母亲身上,由此早成中国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阳刚不足,阴柔有余。从小的方面来讲,则是影响孩子的全面健康成长,从大的方面而言,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父母性情的差异决定父亲不能缺位。一般而言,父亲在家庭生活中较为粗线条、遇事果敢、作风粗犷;母亲较为细腻、温柔、遇事犹豫。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同时接收两种不同的“电波”,有较为全面性情的陶冶,就会全面健康成长,男孩则外刚内柔、粗中有细;女孩则外柔内刚、细中有粗,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形成完整健康的人格。如果父亲家庭教育中缺位,孩子的性情就会发生偏颇,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现代社会的发展决定父亲不能缺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以降,大张"男女平等"旗帜,蛰伏已久的妇女们挣脱几千年的精神枷锁,纷纷从厨房、深闺中走出来,参与到各种社会活动中,“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彻底改变,女人已真正成为半边天,甚至令男人自叹弗如,父亲如以“男主外”为借口不承担育儿责任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应承担至少一半的责任,尤其是上了中学,父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这时的孩子更多的是需要一个能够征服他、让他崇拜且可以共同探讨人生的伙伴。
社会分工不同决定父亲不能缺位。虽男女地位已平等,但男女分工差异不容否认。体力活较重的、有一定危险性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等较为阳刚之气的工种常常还是由男性来承担,即便在家庭中,诸如修理电器、机械、使用工具、搬搬抬抬等活动,大多还是由父亲来完成,这些简单的活动,激发孩子对动手操作的兴趣,感受到力量之美,进而调动孩子的探索精神、想象力、创造性。
作者:动 城
http://www.papa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05/1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