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唱父和]开学的感觉

标签:
新的开始莫属每个道理大道理 |
春节过后,寒假也结束了,孩子要上学了。
在我印象中,小时候的自己可渴望开学了,因为家里没有什么好玩的,还不如回校跟同学一起玩。
http://www.papabang.com/wp-content/uploads/2013/04/271346_084243004097_2.jpg
翻开我家三个孩子的成长日记,其中有一段写到老大嘉盈上学第一天的兴奋心情: “左边拉着妈妈,右边拉着爸爸,还差几天满6 岁的嘉嘉,一蹦一跳地上小学去啦。你看她,新背包、新衣服、新鞋子,长长的头发上别着新发夹,一切都是新的。放学了,连公公婆婆也来凑热闹,加入接放学的行列,分享孩子们的那份喜悦。回到家,她一面从书包里拿出新课本,一面兴奋地告诉大人们开学第一天发生的新鲜事。晚饭后,她迫不及待地坐在专为她准备的小书桌前,翻开作业本。告别了无忧无虑的玩耍日子,嘉嘉开始了她小学生的生活。”
太太晓红在一旁提醒我,老二嘉宝和小儿子承恩上一年级时侯,开学第一天的感觉也是非常美好的。
转眼间,小儿子到了小学毕业班,最后一个小学开学的感觉又是如何呢?
哈哈,愉快的寒假又过去了,艰难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开学我心里都有些不情愿的感觉,但脑海里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该来的总是要面对,我只能收紧松散的心情准备上学。
我对自己说,兄弟,除了心态要做出“艰难”的改变外,还要在作息时间上加以”微调”。放假期间我都是十一点才上床,临近开学前一周,我的睡觉时间也一天一天地往前调整,十点四十五分、十点半、十点。早上起来的时间也随之提早,九点、八点到七点。
然后,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也“缩水”,回到平日的正轨。当然,最后还要检查一下寒假作业,说实话,不是检查作业是否有错漏,而是利用看一看的机会让自己慢慢适应那些作业,一开学可能会有模拟考试之类的,我多少也得做些准备。
其实,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想,同学们在假期里都干了些啥呢?我们又可以见面交谈了。一想到这些,我整个人又轻松了不少,其实上学也没那么可怕。
爸爸要我说说开学的感觉,我觉得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清楚的。开学肯定比放假辛苦,我们不可能放一辈子的假。开学了要上课、要考试、要做大量的小升初习题,与其天天在家里埋怨、日日在学校叫苦,还不如自我调整,以愉快的心情迎接开学。空闲之余再幻想一下:下一个长假可否早点到来呀!
我耳闻目睹了孩子的心声,欣慰的感觉油然而生。因为环境、条件和遭遇的不同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这表明他在逐渐成熟。
我三个孩子都在中国读小学,随着他们入学年龄的递增,对学校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也都在减弱,到了三年级以后,孩子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对学校的好感也相应递减。在孩子未有厌学的苗头前,做家长的一定要及时加以引导,打好“预防针”。
我常用“责任"两个字去引导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小孩子上学如同大人上班一样,如果有其他选择,没有人喜欢早起床、挤公车、吃盒饭、加班加点和看上司脸色。但作为父母“工作”和“家庭”双肩挑,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尽力、努力去做好,并且要将压力变成动力,按时起床、轻松上阵,尽量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不要认为这些道理孩子听不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我们撒下什么种子,就会在孩子的心里长出相应的幼芽。
在小儿子的一篇作文里看到:“爸爸常说,在中国,就要适应中国的教育制度,他教导我说,吃苦有福,我们现在的小孩没机会吃苦,唯一的苦无非就是读书的辛苦,背书、默单词、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他说连这个苦都吃不了,将来如何做社会栋梁。我虽然不明白这些大道理,看不出读书有多苦,吃苦有福,福在那里?但我会听爸爸讲,因为他是个大博士,读了20
家庭教育,身教胜于言教。我和太太有个约定,每个学期开学第一天,送孩子上学的事肯定非我莫属。因为我对三个孩子许下承诺,开学第一天是个大日子,对于上学的孩子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开始。故此,无论我多忙,我都要陪他们一同上学,迎接新挑战。
幸好三个孩子都在同一所小学,否则我也分身乏术。不过,十多年来,坚持开学第一天陪孩子去上学,确实让我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