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学习做父母 学会爱孩子
(2012-02-27 16:24:46)
标签:
转载 |
分类: 2018中学就去加拿大 |
我看过朱凡兄的《回中国创业》和《加拿大打工宝典》,虽然感触良多,还写过书评,但是由于我未创过业,也无在不同公司工作的经验,所以只能感触多,共鸣少。但是,看了朱凡兄的新作《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后,该书引起了我的共鸣,因为我也是一位60后父亲,另外我儿子与朱凡兄的孩子年纪相仿。
现时兔爸、狼爸、鹰爸和虎妈之类的家长层出不穷,而且其著作也一本接一本地出。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不断出现的各种家长的家教书?我也看过《哈佛女孩刘亦婷》和《我的事业是父亲》之类的书。对于这些名家长的书,首先我们要反省我们是出于什么目的看这一类书。我们很可能是出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出人头地的人才来看这些书。我多年前读这些书时觉得热血沸腾,很想照此大干一番。到头来,发现大多数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如果各位家长一模仿就创造神话,那么X爸Y妈的书就不会成为畅销书了。曾有弟子问佛祖成佛的方法,佛祖指着恒河说:“就象这恒河的沙子一样多。”这种哲学也适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方法很多,和黄河的沙子一样多。朗朗的父亲可以把朗朗 培养成世界知名的钢琴家,但是我们如法炮制,我们的孩子很可能变成疯子。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教育是不可复制的。
我们不但要在书中学习做父母,更要在实践中学习做父母。所谓实践就是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欣赏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与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认识人生和世界的过程。朱凡兄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书中花了不少篇幅描述孩子降生给父母亲带来的喜悦。但是,他对孩子的情感没有停留在把孩子当作宠物一样,可爱听话时喜欢,不听话时就用父母权威压制。他非常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书中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朱凡兄与其长女朱嘉盈解决青春期冲突的三次开会。每次开会都有会议记录。这种方式很别出心裁。如果朱凡兄不与长女沟通,一味对孩子施加压力,那么孩子就不会顺利地度过他们的青春反叛期而且给孩子树立一种只会施加压力解决问题的榜样。如果我们一味让孩子成名成家,我们的期望就会变得越来越低,因为我们只着重目标,不重视与孩子相处。我们不能保证孩子成名成家,但是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一种与人相处的方式,一种与下一代相处的方式,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很有益处。
读《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的最大感受是我们不但要学习做父母,还要学会爱孩子。对于大多数家长,爱孩子似乎不是个话题。但是,如果孩子是班里的倒数前三甲,我们还爱孩子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们的爱很可能转化为恨。如果这样,就说明我们的爱有问题。中国的亲子关系比西方的纠结,究其原因,是我们家长爱孩子的观念和方式出现问题。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是有条件,比如,成绩好时爱,成绩不好时不爱。中国父母的爱往往与控制捆绑在一起。也就是顺从的时候爱,不顺从的时候不爱。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是为你好”。如果我们一定要说这句话的时候,说明我们的爱孩子的观念和方式都错位了。对于是不是爱孩子就要控制孩子,我们的老祖宗老子早就给出答案:养而不宰,就是养孩子,不要事事安排孩子如何做。与其他家长写的书不一样,朱凡兄在书中花了相当的篇幅论述如何爱孩子。其中还引用了《圣经》的段落,虽然有些宗教色彩,但是我认为也适用于对孩子的爱。总结起来就是:爱孩子是无条件的,要让爱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如果我们用爱和恩要挟孩子,孩子确实无以回报。如果我们这样做,只能让孩子有精神负担,活得累。
如果要让孩子成名成家或者金榜题名,大家还是不要读朱凡的书,因为他的孩子还在读中学或者小学。如果大家要学习做父母、体会做父母的幸福和学会爱孩子,大家不妨读一读《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