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子为《海归博士家庭的教科书》画封面

标签:
加拿大朱凡亲子育儿家庭教育 |
分类: 2018中学就去加拿大 |
花城出版社编辑小黎要我家小儿子承恩,为我们的新作《海归博士的家庭教科书》画封面。她们几个编辑认为,这本那么“阳光”的家庭教育成长故事集,应该让孩子参与封面设计。
读五年级的小儿子受宠若惊地接受了这个任命,虽然小黎将美编的构思告诉了我,但这小子却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
首先,他从书架上把我之前出版的《回中国创业》和《加拿大打工宝典》取下来,翻开看看两本书中的插图是怎么画“爸爸”形象的。然后,他又找出家庭相册,瞧瞧妈妈的近照中的发型。最后,他将两个姐姐之前的画图也搬出来,用作参考。
做完一番资料搜集、比较研究,他开始在草稿上分别勾画爸爸妈妈和他们三姐弟的头像,在白线上下笔画了起来。
承恩从小喜欢画画,可能受两个姐姐的影响,曾经吵过要跟老师画画。不过,我和太太觉得他喜欢看书,过于文静,让他先学打乒乓球。从这些年我收藏他的乱写乱画的东西,他似乎还有些学画画的潜质。如果他真的再坚持学画画,我会再认真考虑一下。
承恩先用铅笔画,定稿了,他再用油性笔勾边,加粗线条的轮廓。
递给我之前,他似乎觉得美中不足,问我可否写些字,我点心,还以为他要签名写上日期之类,却发现他在图面上屋顶空白处加了四个字“幸福的家”。
从他画的画面中可见,全家福--爸妈在后三个孩子在前,充满屋子的笑声,馨香的爱从屋里飘出来,“幸福的家”真是描述得再恰当不过的了。
想不过一个只有11岁的孩子,对于家也有这样的归属和认同,我感到很温暖。
当晚,我将画稿传了给小黎,次日一早,收到她致谢的回复。
一本书封面是一扇窗口,份量相当重要,但编辑们决定由小孩子去打造这扇窗口,而不用大人去画,我明白他们的用意:孩子画中的童真,美编大人是无法模仿的。
记得有一个名人讲过,人天生就喜欢欣赏儿童的作品,以画画为例,孩子的画虽然内容幼稚但大人却认为天真无邪,构图夸张但我们觉得可爱可亲,线条单调不过大家视为童真童趣。因为孩子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独特的。我们这些成年人被世界污染了,已无法还原那种童真。还好,在童真童趣、童心童意的包围下,我们乐意放下偏见、执着、追求完美等的成人武器,笑着地向他们的作品投手投降。……
承恩放学回来,追问我编辑对他画的封面的意见。我打开电脑,读出小黎的评语:“……画得很好,谢谢承恩啦!”。
他高兴地笑了,提起书包回到房间,开始做作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