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油鳝糊
(2011-08-11 06:18:48)一个菜的好坏,约有七成由食材左右,黄鳝也不例外。如果想省钱就专挑哪些体型到后半部分突然变细的就对了。
店家用黄鳝做菜,可按食材不同部位而分炒鳝丝、软兜长鱼、煨脐门、炝虎尾、生炒蝴蝶片、大烧马鞍桥等,淮扬菜大师可制全桌鳝鱼宴,菜式名目种类繁多。
清袁枚《随园食单》:鱼无鳞者,其腥加倍,须加意烹饪;以姜、桂胜之。如袁枚所举段鳝之例:切鳝以寸为段,用酒、水煨烂,加甜酱代秋油,入锅收汤煨干,加茴香大料起锅。或先用油炙,使坚,再以冬瓜、鲜笋、香蕈作配,微用酱水,重用姜汁。
谚曰:“小暑黄鳝赛人参”,此时的“笔杆鳝”正是由雌转雄之时,不仅补益功能好,而且肉质味性俱为上佳,有段时间传闻黄鳝在饲养的过程中被大量施用了避孕药,用以催肥.后来此事还见诸报章,以至於大家都是「谈鳝色变」,这上海菜中著名的响油鳝糊,也纷纷在饭店菜单上消失了,真是「人言可畏」啊!
直到後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弥天大谎.原来黄鳝是一种会变性别的动物,年轻时是雌的,长大後变成雄的,若是用了避孕药,反而不能变性,当然就长不大了,饲养黄鳝是鳝苗放在笼箱里,然後再放到河湖里,黄鳝完全是吃活的小鱼长大的,不吃饲料,避孕药根本没法投放,就算黄鳝得了病,也没法用药.
说来奇怪,这洗菜,切菜,烧菜,都是站著的;唯独这划黄鳝,还非坐著不行.划黄鳝不用刀,用薄的竹片或是骨片,手拿的时候,象执毛笔一样,只是要更往下一点.每条黄鳝划三刀,第一刀将黄鳝头左尾右侧放,从头部进刀,贴著骨头一划到底,切下整片肚皮;第二刀将横放著的黄鳝往前翻,依然是贴著骨头一划到底,划下半片背来;第三刀将黄鳝再往前翻,划下另半片背来.
野生的黄鳝用竹笼捕捉,那竹笼用篾条编成,有一人多长,一掌多宽,上有许多小孔,每个孔上塞入一个竹编的小管,外面大里面小,有点象漏斗,黄鳝爱钻洞,一旦钻了进去,便在笼中再钻不出来.说是夜晚将笼放入河里,隔天取出,便有许多黄鳝.
黄鳝极懒,若是放在盆中,下面的黄鳝容易被压死,因此,需要放些调皮的泥鳅,在黄鳝堆里钻来钻去,那样的话,黄鳝也被迫动起来,就不会死了.菜场里有专门划鳝丝的摊子,但有些人会把死黄鳝也划在其中,因此,买的时候,要闻一闻,没有臭味才能买.
做法:
起一个油锅,火要大一点,放入葱花,姜末,等到有香味出来,放入鳝丝爆炒;然後将火调小,改成文火,加入酱油,糖,盐以及少许白胡椒粉,调回大火,收干些许汤水,勾芡.然後盛出.四周撒上白胡椒粉;白胡椒粉要薄薄地撒上一层,撒得均匀些.用菜勺在盆中挖出一个小坑,放入一堆葱蒜,量大约一调羹左右.
再另起一个油锅,烧半碗油,油要烧到足够热,往葱蒜堆上倒下去,立刻上桌.上桌之时,沸油尚在滋滋作响,因此叫做“响油鳝糊”.吃的时候,把葱蒜拌到鳝糊里,一定要趁热吃,才能散发出胡椒的芳香.
品尝要点:一讲品相,二讲口感
品相:火候合适的鳝丝外形饱满,过火的鳝丝则直挺干硬,而欠火的鳝丝则整天发“水”,挂不住芡汁。
口感:火候合适的鳝丝口感绵韧有嚼劲,过老的鳝丝(油温或是时间过长)的鳝丝发硬,欠火的则口感发粘,有腥味。
好多宝贝是不要钱或者不值钱的,只是人们不知道它们的价值罢了。比如黄鳝骨头、大片的鱼鳞、蔬菜的根、香菇蒂等等等等,这些都是不要钱的,另外,鸡架子、猪杂骨、小杂鱼,这些是极便宜的,这些东西拿回来或吊汤或炼油,就可以自己做出一系列别人无法企及乃至无法想像出的味道来,而这才是美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