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沈从文先生《边城》中的部分湖南方言解析

(2018-09-18 12:55:11)
标签:

教育

文化

            http://s11/bmiddle/0027oWqvzy7nIKKCryy3a&690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鲁迅先生的《呐喊》。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免回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纯爱故事,展现出人性的美好善良。由于《边城》的美学艺术,这部小说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这是序言中关于《边城》的介绍。

这本书写得比较清淡,就如吃一道清淡的菜不能强烈刺激味蕾一样,我没有被强力地吸引。拿起放下若干次,读读停停,薄薄的一本书最终在这周一才读完。后来坚持读下去,是因为在这本书中我发现了一些好玩的湖南方言,说他们好玩,其实是勾起了我记忆深处某些熟悉的家乡话。

茶峒即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常德在湖南北部偏西,洞庭湖水系沅江和澧水中下游。从我的家乡临澧出发,走长张高速、张花高速,300多公里的路程,三四个小时即可到达。所以,从地理位置上来说,两地在方言上有一些发音是大致一样的。

Kuang(第一声)

第八章,写黄狗的部分。“直到上岸后,把拉绳子的事情做完,眼见到那只陌生的狗上山去了,也必跟着追去。或者向狗主人轻轻吠着,或者逐着那陌生的狗,必得翠翠带点儿嗔恼的嚷着:“狗,狗,你什么?还有事情做,你就跑呀!

---这个字,在这里不能理解为张狂,狂躁等,它其实是一个象声词,就是模仿狗的叫声。我们现在把狗的叫声发成“汪汪汪wang ” ,在湘西北的方言中读kuang(发第一声)。例如,深夜,这只狗一直在kuang,就是这只狗一直在叫。

 

心中一本册

第九章,写翠翠在心中算着老船夫的行程。“她知道他这一去应在什么地方碰到什么人,谈些什么话,这一天城门边应当是些什么情形,河街上应当是些什么情形,“心中一本册”,她完全如同亲眼见到的那么明明白白。”

心中一本册---这是一句很典型的湘西北的方言。当人对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的

时候,他就会很自信或者很神气地说:我心中一本青红册。意思就是对什么都看得很清楚很明白。

                 

竹响篙

第十章,翠翠正在屋门前剥豌豆,来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一听到客人进门说“贺喜贺喜”,心中又事,不敢蹲在屋门边,就装作追赶菜园地的鸡,拿了竹响篙唰唰的摇着,一面口中轻轻喝着,向屋后白塔跑去了。

竹响篙----这是什么东西?其实就是竹子做的一个小棍儿,把其中一头劈成细细的条,

这样一敲击地面,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同时持竹响篙的人大声吆喝“喔唏,岩鹰!喔唏、喔唏!”把啄吃粮食的鸡鸭麻雀之类的赶跑。

 

量米木升子

第二十章,写老船夫去世当晚办丧事。“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夜,老马兵为大家唱丧堂歌取乐,用个空的量米木升子,当作小鼓,把手剥剥剥的一面敲着升底一面唱下去---唱王祥卧冰的事情,唱黄香扇枕的事情。”

木升子----升子,量粮食的器具。木升子由五块硬质、耐磨的木料,合角斗榫做成。四边各一块,大小相等,形状一致,底部一块。五块木板对接成一个上大下小的方形体量器,在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的时代,民间普遍以“升、斗”等容量单位来测量粮食的多少。容量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又为一担。木升子作为一个农耕时代的见证物,常年和五谷杂粮依偎在一起,形影不离,叙述着沧桑岁月、人间冷暖。

 

     其他的方言,如以下几句,大家都能看懂,只是表达方式有些差异。

1)细雨还依然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眼。(湘西北把“下雨”一般说成“落雨”。)

2)天上月色极好,大星子嵌进透蓝天空里,非常沉静温柔。(“大星子”就是“星星”的方言。)

3)人家也仍然以为在日头月光下唱三年六个月的歌。(湘西北把“太阳”说成“日头”。日头好大呀!就是太阳好晒的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