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接上篇《中风系列│卒中患者针刺降压侧记》,既然针刺这些穴位可以降压(至少是刺激后血压不升高),那么它的机制是什么?引起了我的思考与“猜想”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815614077-1A11B80EB4B4EF5065B52F87192CC631/0?fmt=jpg&size=37&h=600&w=900&ppv=1
升压与降压
ACEI
类降压药物名称与具有直接升压等作用的血管紧张素(长效缩血管药)
针刺“脉动腧穴”降压机理/机制“猜想”与思考
动脉血管壁上有压力感受器的存在,针刺刺激引起神经反馈调节
因此针刺起到舒张血管的作用就可以降压?--减张?
“脉动腧穴”
丰富的中医理论基础支撑
脉搏跳动处——脉口——经脉演变
“心痛,但短气不足以息,刺手太阴”
刺手太阴——刺太阴—经渠附近动脉——手太阴脉口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
刺手阳明——刺合谷-阳溪附近动脉——手阳明脉口
很多穴位都分布在动脉搏动处,尤其是原穴。也遥想当年我的开题报告就是脉动腧穴+神经刺激点治疗周围性面瘫,后来换了毕业课题,就未在关注这方面内容。
脉法:
三部九候脉法,多涉及脉动腧穴,用于判断浮中沉三层/天人地三部/上中下三焦
人迎—寸口脉法,用于判断疾病虚实,指导针刺。
推拿手法/按压:推桥弓/人迎——颈动脉窦按压降心率血压
改善上下肢循环,按压极泉/肓俞,除了启闭血流,也有感受器相关?
”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揣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
可行性考量,即安全问题
操作安全:脉动腧穴针刺——西医抽动脉血气刺破动脉抽血
患者安全:匠人小心实践的几例病人中,针刺前中后均使用床旁监护仪测量血压,未出现明显升高,大多数测量结果为降低(但病例数少,需继续实践应用,以观察该方案疗效)。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2655005343-E515EBF1C7FEAC549A51848FECAB4B55/0?fmt=jpg&size=47&h=563&w=750&ppv=1
为验证自己的想法,查阅文献,发现有很多同仁已经在这个角度上做了大量工作,如:
现代研究表明,推桥弓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刺激颈动脉窦,降低心脏搏出量,舒张血管等发挥作用。桥弓穴与颈动脉窦位置相近,而且推桥弓降压效应也得到了临床研究的证实[1],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通过推桥弓,给颈动脉窦一个强刺激,感受器处血管壁所受到的机械牵张刺激增大,传入神经冲动增多,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加强,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减弱,经相应的传出神经,使心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增加,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减少,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因而动脉血压下降[2]
推桥弓穴可明显降低收缩压,而对舒张压不明显,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故推桥弓具有降压的作用主要是降低了心脏的搏出量,即使心肌收缩减弱以减少了心脏的搏出量[3]。通过推桥弓可引发舒血管神经冲动,达到舒张血管的目的,从而改善血压。
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aroreflex
sensitivity,BRS)的降低是高血压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BRS是反映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rterial
baroreflex,ABR)功能强弱的一个关键指标,ABR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交感反射和迷走反射来维持血压稳定。针刺人迎穴可通过调节中枢RAS系统,改善ABR反射功能,从而实现降压目的[4]
《针灸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一文中对针灸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机制中指出:针灸可通过多种途径、多个层次、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对机体心血管、神经-体液-内分泌多个系统进行平衡整合,从而发挥防治高血压的作用[5],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对血管内皮的作用对线粒体结构及功能的作用。
总结:
猜想与思考的方向没有大问题,针刺“脉动腧穴”降压与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器有密切关系,但针灸/针刺降压肯定还有其他方面机制与途径,有待进一步揭示与验证。
还有一点收获很重要:多读文献,灵光乍现、自以为很好的想法/思路,其实很多时候早有同仁和前辈思考过了,并且进行的研究,学习他们的文献成果,利于临床问题的解决与思路的开阔。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64376073-91D38427EEC96170C4071DEB8D1333E8/0?fmt=jpg&size=42&h=598&w=900&ppv=1
附: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针灸治疗学》(高树中 杨骏
主编) 高血压病的针灸治疗方案:
1.基本治疗
治法
平肝潜阳,调和气血。取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风池 太冲 百会 合谷 曲池 三阴交
配穴
肝火亢盛 配行间曲泉;
阴虚阳亢 配肾俞肝俞;
痰湿壅盛 配丰隆中脘;
气虚血瘀 配足三里膈俞;
阴阳两虚 配关元肾俞。
方义
风池疏调头部气机,还可平肝潜阳;
太冲为肝之原穴,可疏肝理气,平降肝阳;
百会居于巅顶,为诸阳之会,并与肝经相通,针之可泻诸阳之气,平降肝火;
曲池合谷清泻阳明,理气降压;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调补肝脾肾,以治其本。
操作
太冲可向涌泉透刺,以增滋阴潜阳之力;其他腧穴常规刺法;
痰湿壅盛气虚血瘀阴阳两虚者,百会可加灸。
2.其他治疗
(1)三棱针
取耳尖百会大椎肝俞太冲曲池。
每次选1~2穴,点刺出血3~5滴。
(2)耳针
取降压沟肾上腺耳尖交感神门心。
每次选3~4穴,毫针刺法,或埋针法或压丸法;
血压过高还可在降压沟和耳尖点刺出血。
(3)皮肤针
取项后腰骶部和气管两侧。
叩刺以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度。
(4)穴位贴敷
取涌泉。
吴茱萸适量研细末,醋调成膏贴敷,胶布固定,12~24小时一换。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890035945-18E6861B6D40EC72EBB298B9AA8DE239/0?fmt=jpg&size=58&h=675&w=900&ppv=1
参考文献:
[1]冯跃,彭德忠,杨洁,等.推桥弓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即时降压效应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08):560-561.
[2]王瑞钰,薛倩,黄晶.氧化应激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在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40(01):45-48.DOI:10.16806/j.cnki.issn.1004-3934.2019.01.013.
[3]黄谷,蔡黎,沈晔,等.抹桥弓法联合按揉风池穴干预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01-903.
[4]刘苑雅,孙佳盼,陶军.针灸防治原发性高血压现代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0(03):472-476.
[5]郑婕,孟智宏,申鹏飞,等.基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探讨针刺人迎穴降压机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24(03):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