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中医针灸的效果比较快速、而且也比较好。

(2022-03-20 11:52:16)
标签:

针灸

气机

一气周流

百病生于风

穴位和经络

分类: 中医养生
为什么中医针灸的效果比较快速、而且也比较好。


       针灸能治百病,而且取效甚速、甚高。其机理是什么?我尝试从针灸调气的角度去分析针灸取效快速且高效的机理。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74589476-6B372CE4B9FC52FDB470E38376117DA8/0?fmt=jpg&size=24&h=421&w=633&ppv=1

       一、生命以气机升降为关键

       万类生命都离不开气。一方面,万类生命由气所构成;另一方面,气机的升降让万物生命得到绵延不息。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3857054298-96875C9B9AA71961C625AB21E13973D8/0?fmt=jpg&size=34&h=391&w=586&ppv=1

       《内经》指出,气在天地间循环往复运动的主要形式是升、降、出、入,并提出气的升降出入是万物存在、变化的根本动力。“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故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受清代医家黄元御“一气周流”思想的影响,我的观点是:一则,气机左升右降,本质上是一气;二则,凡气有所不畅或阻滞,即生百病;三则,针灸取效的机理在于调气。

       我从临床体会到,气病最多。不管是外感还是内伤,最终都会归结到气上。

       俗话说:百病生于风,风为百病之长,因为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且挟寒挟湿等为患。而气与风本是相通的。在体外为风,在体内则为气。因此亦可说:百病生于气,气为百病之长。气为血之帅,气滞则血瘀;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滞,肝失疏泄则痰凝、水聚——所有这些病理因素都会成为诸病之源。故治病先调气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774446072-7F7823E973F8522E3F22DC670D8CB1AF/0?fmt=jpg&size=21&h=517&w=440&ppv=1

       虽然人身之气“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中焦土气斡旋,如环无端,周流不息”,但从根本上来说,左右气机升降都可归于一气。若此一气调达通畅,则清虚和合而无病;若有一处不调则气失周流,经气逆乱,导致诸病发生。

       《内经》提出“五乱”,经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显然,气机逆乱包括气郁、气滞、气闭、气脱、气陷、上下内外格拒、气逆、内火等等。

       二、针灸调气

       凡人体有所疾病,往往存在着周身的一气不畅。而针灸最擅长调畅气机,也就是说,凡病都可以用针灸来调畅气机,从而恢复活力。

       我们都知道,中药能治病。中药治病的机理是什么?不外乎调节气机平衡,使五脏六腑阴阳气血归于和畅。其实,针灸也能调气,并且,针灸更擅长调气。如果就调气而言,我宁愿选择针灸。我的理由是,一方面,针灸刺激穴位和经络,其调节经气的效果最为明显;另一方面,针灸调气速度最快,可谓随手见功,应针取效。因为经络穴位上的气非常敏感,针灸稍一刺激,即能迅速归于平衡。

//qqpublic.qpic.cn/qq_public/0/0-1778933957-BC5AD001483E641ACA7C1CAA11215F97/0?fmt=jpg&size=32&h=506&w=900&ppv=1

       由此说,针灸的功效极大,且完全不亚于汤药。总结来说,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可以说,百病都可选择针灸。

       在我看来,针灸与中药都能调理人体气机之升降,都能让机体恢复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

       中药之理,即穴位之理。中药取效依赖脾胃运化,这需要煎药、服药,再等脾胃运化,以输布药力到病灶,这需要一些时间,而针灸取穴则完全依赖刺激经络穴位,取效非常迅捷,可谓针入即效。比较而言,针灸更方便。

       我临床治病,首用针灸。就汤药与针灸而言,我以针灸为主,以汤药为辅。我的观点是,针灸取效快,安全,方便。与汤药相比,针灸擅长调畅气机,对于实证或气滞诸病最为合适。事实上,百病生于气,所以针灸能治百病。(董洪涛)

 






转自 善生活养有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