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眼千年——應縣木塔

标签:
應縣木塔 |
分类: 中國 |
2007年春獨登大五台,路過應縣木塔時見到昂貴的門票望而卻步。事後獲悉當時尚可登塔,2010年起不再允許遊客登塔,只能說有緣無分。
再來木塔已是十七年後,驚訝的發現景區門口竟無變化,仿佛時間在此停滯,只是當年的我已不再年輕。據明代地方志記載,木塔建造年份為遼清宁二年/北宋至和三年(1056年)。當時遼國(916年—1125年)與北宋(960年02月04日—1279年03月19日)南北對峙一百多年,待“檀淵之盟”(1005年,宋真宗景德二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三年)的簽訂,兩國進入了大約120年的和平期,兩國使者來往多達380多次。
為更好統治境內的不同民族,遼太宗(耶律德光,902年11月25日—947年05月15日)時期因俗而治分設南面官北面官。北面官依據舊有契丹制度而設,南面官參照唐宋設立了三省六部製,是為我國一國兩制之始。
遼重熙十五年(1044年)位於遼、北宋、西夏三國交界處的燕雲十六州之雲州升为大同府,成为辽国陪都西京。在此期間的遼聖宗(972年01月16日—1031年06月25日)、遼興宗(1016年04月03日—1055年08月28日)、遼道宗(1032年09月14日—1101年02月12日)三朝無論營建都城、科舉選拔、宗教文化均呈現出“學唐比宋”的思想氛圍,以北朝正統自居。
與此同時,佛教在遼國日益興盛,從皇族成員的契丹名可見一斑:文殊奴(遼聖宗)、普賢女(遼宣宗)、萧菩萨哥(983年—1032年)、宣懿皇后萧观音(1040年—1075年)。
在此時代背景下,一座座瑰麗的佛教寺院拔地而起。被遼道宗賜名“佛宮寺釋迦塔”的應縣木塔,高達67.31米(新資料為65.86米),遼國邊境起到了宣揚佛法兼登高望遠雙重用途。古代有著更高的木塔,如永寧寺塔(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高約136.71米),然而保存至今的木塔最高者唯有應縣木塔。
時隔十七年再來應縣木塔,特意停留兩晚為的是早上拍木塔日出,白天參觀,晚上拍星軌,爭取將木塔之美盡收眼底。
下午參觀到木塔北側之殿堂時,看到一屋子工作人員在給菩薩們洗臉,很是好奇駐足觀察。也許有人見我饒有興趣,直接問道想不想試試?想都不用想立馬答應了。於是套好鞋套,戴好手套與口罩,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爬上蓮華寶座,開始給菩薩“洗臉”。
菩薩身上日積月累的灰塵、鳥屎很是不少,擦起來很是費勁,畢竟不敢下重手。工作人員教我在沒有塗漆之處可用鏟子將牢固的鳥屎鏟去。就這樣,在菩薩身上爬上爬下忙活了半天,最後得到了工作人員的認可。離開時自己身上儘管有些髒兮兮的,但這種遭遇真是可遇不可求,更何況是在應縣木塔了。
晚餐後,繞木塔圍墻外東、南、西三側尋找合適的星軌機位。一直轉悠到晚上九點多,正準備打道回府時,突然原本灑滿整個天空的雲朵快速散開,露出閃爍的星辰。看來白天做的善事現在有了回報,最終拍得兩小時星軌,滿意而歸。
早在2013年,應縣木塔與遼代奉國寺一道被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至於同時期北宋亦不甘示弱:針鋒相對的建造更高更堅固的料敵塔!
北宋在兩國邊境的定州,歷時55年之久建了一座高達84米的開元寺磚塔(1001年-1055年,又名料敵塔)。同樣幸運的保存到了今天,成為我國現存最高的磚塔。看來未來又有了新的旅行目的地...
前一篇:上帝之眼NGC7293(三拍)
后一篇:億眼千年——金代淨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