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下)

标签:
海昏侯國劉賀 |
分类: 中國 |
離開光彩奪目的黃金文物,繼續參觀更多文物。
有一對雁魚青銅釭燈堪稱匠心別致。此燈具由雁首、雁體、燈盤、燈罩四個部件組合而成,均可自由拆卸,呈大雁回首銜魚狀。當點燃雁魚燈時,油煙通過中空的魚身與雁首經雁頸進到裝滿水的雁體內吸收溶解,達到“環保無污染”之功效。
同時燈罩是活動的,可轉動、開合,起到調節光線角度、亮度、擋風及開關的作用。這些設計集科學性與藝術性與一體,獨具匠心。在此之前,類似的雁魚青銅釭燈在全國範圍共發現四件,唯海昏侯墓出土一對。
帶有虹吸式導煙管功能的燈具統稱為釭燈,經常被設計成人、牛、鳳、雁魚模樣。諸如收藏於河北博物院的國寶級釭燈:長信宮燈。
古代人如何知曉時間?這是個很有現實意義的問題,好在劉賀墓中給出了答案——青銅滴漏,這亦是我國發現的第六把滴漏計時銅滴漏。這件銅滴漏僅熱水瓶大小,便攜且方便移動。
漢代滴漏分晝漏和夜漏,分成一百刻(相當於今天14.4分鐘)。使用時向漏水壺中蓄水,水從壺口向外滴出,壺內浮箭隨水位下降,讀取箭上刻度便知當時時間。夜漏盡,指天明,需鳴鼓報時;晝漏盡,指夜臨,需鳴鐘報時。這種刻漏而鳴鐘鼓的方式,自漢代以後歷代遵行。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孔崇儒是當時貴族們的時尚。在劉賀墓中出土了我國迄今為止最早的孔子像——孔子衣鏡。從修復的文物中可以看到孔子頭戴小冠,長須,著深色長袍,穿翹頭履。
衣鏡分成三部分,鏡掩(蓋)、青銅鏡和鏡框。衣鏡蓋大部分已殘,正反面均保留了部分文字;鏡框背面中部為孔子及其五位弟子的圖像,兩側為對應的六人生平及言行傳記。
自2011年03月開始發掘起,墓主人身份始終是個謎。直到第五年出土了“劉賀”“大劉記印”字樣的玉印,通過眾多直接間接的證據而得以確認墓主人為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劉賀”玉印邊長2.1公分,通高1.6公分,印文“劉賀”二字為陰刻篆書。印紐初看為蟾蜍,細看為“鴟鸮”(貓頭鷹),漢代考古中此類造型尚屬首次發現,殊為奇特,畢竟在漢朝時鴟鸮代表兇鳥。漢宣帝地節四年,山陽太守張敞奉命查看軟禁中的劉賀,其二人聊天記錄被錄入在《漢書》中,並有提到鴟鸮。
高1.64公分
邊長1.76公分劉賀墓中另有一枚與眾不同的“海”字青銅印,這在漢印中極為罕見。印面長8.9公分,寬7.1公分,高3.3公分,重580克,右下角略有殘缺。
由於青銅印挖掘於娛樂用具中,專家判斷此為烙馬印。馬匹在古代異常重要,不但是重要的軍需品,更是有別尊卑的交通工具。因此通過在馬匹身上烙印來顯示所有權、品種、編號等內容。如今這枚烙馬印,已經成為了海昏侯國考古公園LOGO。
高3.3公分
邊長7.1~8.9公分最後欣賞數件劉賀生前收藏的春秋戰國時代古物:
通高38.2公分
口徑10.2~12.8公分
腹徑23.7公分
足高6.5公分
通高43.8公分
口徑18.5公分
腹徑36.6公分
腹深38.3公分~全文完~
附錄一:劉賀年譜
附錄二:《漢書 · 霍光傳》所載劉賀被廢經過
光即與群臣俱見白太后,具陳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廟狀。皇太后乃車駕幸未央承明殿,詔諸禁門毋內昌邑群臣。王入朝太后還,乘輦欲歸溫室,中黃門宦者各持門扇,王入,門閉,昌邑群臣不得入。王曰:「何為?」大將軍跪曰:「有皇太后詔,毋內昌邑群臣。」王曰:「徐之,何乃驚人如是!」光使盡驅出昌邑群臣,置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安世將羽林騎收縛二百餘人,皆送廷尉詔獄。令故昭帝侍中中臣侍守王。光敕左右:「謹宿衛,卒有物故自裁,令我負天下,有殺主名。」王尚未自知當廢,謂左右:「我故群臣從官安得罪,而大將軍盡繫之乎。」頃之,有太后詔召王。王聞召,意恐,乃曰:「我安得罪而召我哉!」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群臣以次上殿,召昌邑王伏前聽詔。光與群臣連名奏王,尚書令讀奏曰:
丞相臣敞、大司馬大將軍臣光、車騎將軍臣安世、度遼將軍臣明友、前將軍臣增、後將軍臣充國、御史大夫臣誼、宜春侯臣譚、當塗侯臣聖、隨桃侯臣昌樂、杜侯臣屠耆堂、太僕臣延年、太常臣昌、大司農臣延年、宗正臣德、少府臣樂成、廷尉臣光、執金吾臣延壽、大鴻臚臣賢、左馮翊臣廣明、右扶風臣德、長信少府臣嘉、典屬國臣武、京輔都尉臣廣漢、司隸校尉臣辟兵、諸吏文學光祿大夫臣遷、臣畸、臣吉、臣賜、臣管、臣勝、臣梁、臣長幸、臣夏侯勝、太中大夫臣德、臣卬昧死言皇太后陛下:臣敞等頓首死罪。大子所以永保宗廟總壹海內者,以慈孝禮誼賞罰為本。孝昭皇帝早棄天下,亡嗣,臣敞等議,禮曰「為人後者為之子也」,昌邑王宜嗣後,遣宗正、大鴻臚、光祿大夫奉節使徵昌邑王典喪。服斬縗,亡悲哀之心,廢禮誼,居道上不素食,使從官略女子載衣車,內所居傳舍。始至謁見,立為皇太子,常私買雞豚以食。受皇帝信璽、行璽大行前,就次發璽不封。從官更持節,引內昌邑從官騶宰官奴二百餘人,常與居禁闥內敖戲。自之符璽取節十六,朝暮臨,令從官更持節從。為書曰「皇帝問侍中君卿: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黃金千斤,賜君卿取十妻。」大行在前殿,發樂府樂器,引內昌邑樂人,擊鼓歌吹作俳倡。會下還,上前殿,擊鐘磬,召內泰壹宗廟樂人輦道牟首,鼓吹歌舞,悉奏眾樂。發長安廚三太牢具祠閣室中,祀已,與從官飲啗。駕法駕,皮軒鸞旗,驅馳北宮、桂宮,弄彘鬥虎。召皇太后御小馬車,使官奴騎乘,遊戲掖庭中。與孝昭皇帝宮人蒙等淫亂,詔掖庭令敢泄言要斬。
太后曰:「止!為人臣子當悖亂如是邪!」王離席伏。尚書令復讀曰:
取諸侯王列侯二千石綬及墨綬黃綬以并佩昌邑郎官者免奴。變易節上黃旄以赤。發御府金錢刀劍玉器采繒,賞賜所與遊戲者。與從官官奴夜飲,湛沔於酒。詔太官上乘輿食如故。食監奏未釋服未可御故食,復詔太官趣具,無關食監。太官不敢具,即使從官出買雞豚,詔殿門內,以為常。獨夜設九賓溫室,延見姊夫昌邑關內侯。祖宗廟祠未舉,為璽書使使者持節,以三太牢祠昌邑哀王園廟,稱嗣子皇帝。受璽以來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節詔諸官署徵發,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等及侍中傅嘉數進諫以過失,使人簿責勝,縛嘉繫獄。荒淫迷惑,失帝王禮誼,亂漢制度。臣敞等數進諫,不變更,日以益甚,恐危社稷,天下不安。
臣敞等謹與博士臣霸、臣雋舍、臣德、臣虞舍、臣射、臣倉議,皆曰:「高皇帝建功業為漢太祖,孝文皇帝慈仁節儉為太宗,今陛下嗣孝昭皇帝後,行淫辟不軌。《詩》云:『籍曰未知,亦既抱子。』五辟之屬,莫大不孝。周襄王不能事母,春秋曰『天王出居于鄭』,繇不孝出之,絕之於天下也。宗廟重於君,陛下未見命高廟,不可以承天序,奉祖宗廟,子萬姓,當廢。」臣請有司御史大夫臣誼、宗正臣德、太常臣昌與太祝以一太牢具,告祠高廟。臣敞等昧死以聞。
皇太后詔曰:「可。」光令王起拜受詔,王曰:「聞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天下。」光曰:「皇太后詔廢,安得天子!」乃即持其手,解脫其璽組,奉上太后,扶王下殿,出金馬門,群臣隨送。王西面拜,曰:「愚戇不任漢事。」起就乘輿副車。大將軍光送至昌邑邸,光謝曰:「王行自絕於天,臣等駑怯,不能殺身報德。臣寧負王,不敢負社稷。願王自愛,臣長不復見左右。」光涕泣而去。群臣奏言:「古者廢放之人屏於遠方,不及以政,請徙王賀漢中房陵縣。」太后詔歸賀昌邑,賜湯沐邑二千戶。昌邑群臣坐亡輔導之誼,陷王於惡,光悉誅殺二百餘人。出死,號呼巿中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后一篇:《下一站,西雅圖》一,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