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Dyson丁丁
Dyson丁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012
  • 关注人气: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2023-06-21 16:55:24)
标签:

海昏侯國

劉賀

分类: 中國
2011年03月23日,南昌北郊一位警惕村民的報警電話,從而揭開了兩千年前漢代海昏侯國的驚世秘密。

海昏侯國時代的西漢疆域由八十個郡縣與十八個封國組成,傳四世凡一百六十八年的海昏侯國便位於南昌北郊、鄱陽湖南麓,如今尚存紫金城遺址、東西兩處侯國墓園等。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西漢疆域圖 | 維基百科

漢武帝之孫,首任海昏侯劉賀(约前92年—前59年10月06日)在他短短三十三年的生命中,經歷了從昌邑王(前88年-前74年)到西漢第九位帝王漢廢帝(前74年07月18日-前74年08月14日,在位27天),再到庶民,最後定格為海昏侯(前63年-前59年)的跌宕人生,堪稱離奇。

在五年的考古發掘中,僅劉賀墓便出土了一萬余件精美文物,這種保存完好的王侯級大墓在中國考古史上亦是少見,從而將兩千年前海昏侯國那段歷史與文化完整的呈現在世人面前。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劉賀墓園平面圖 | 江西省博物館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劉賀墓墓室結構圖 | 江西省博物館

已對外開放的海昏侯國遺址考古公園,主要由遊客中心、博物館、墓區及紫金城組成,未來將申請世界遺產。其中劉賀墓尚未對公眾開放。

在遊客中心門口,驚訝的看到馬蹄金的“上”字與海昏侯遺址公園LOGO之“海”字,剛巧組成“上海”二字。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遊客中心入口

海昏侯國博物館展廳分為兩個樓面,基本上所有處理好的文物都能看到。漢代提倡事死如事生的厚葬風俗,雖然絕大多數墓地會不請自來“摸金校尉”“發丘中郎將”,導致十墓九空,但劉賀墓這樣的倖存者依舊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通過這些海量級的文物,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兩千年前王侯們在衣、食、住、行、遊等全方位歷史與文化實物證據。

美好的一天,先從禮樂宴饗開始。劉賀墓中出土了兩架編鐘,其中一架為鈕鐘,共14件;另一架為甬鐘,共10件。甬鐘邊口分別刻有“宮、商、角、徵、羽”字樣。另出土配套的青銅鎏金編鐘配件,類似完整的編鐘在全國僅發現四處。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銅鈕鐘(一肆14件)與銅甬鐘(5件)
通高從27.5釐米逐次遞減至13.9釐米
劉賀墓北回廊出土 海昏侯墓出土鈕鐘共計一肆14件,出土時完整地懸掛於鐘架上。其中,有13件為鎏金,最小的一件不見鎏金。 這13件鎏金鈕鐘,內腔分別鑄有數字,從“二”到“十四”,通高從27.5釐米逐次遞減至13.9釐米,這13件鈕鐘應為一套排列有序的編鐘。或許在使用時,編號為“一”的鈕鐘損壞或遺失。 最小的鈕鐘,既無鎏金,也不見數字。應為下葬之時,從其他相似鈕鐘中找來,用來湊齊原來的件數。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甬鐘特寫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銅鎏金駝形鐘虡構件(左)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北回廊出土 這種構件,可能是在編鐘架上用於懸掛敲鐘的鐘槌。 駝形鎏金銅構件,是漢代張騫通西域後,駱駝被逐漸引入中原的反映,是當時王公貴族喜好罕見駱駝的藝術見證。

鎏金銅釘(一組13件,右)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北回廊出土 這些鎏金銅釘,與13件鎏金鈕鐘配套使用,可將鈕鐘固定在編鐘的支架之上,也有一定的裝飾效果。

刘贺墓中出土最大的一套文物,暂命名为蒸煮器。蒸煮器分成天锅、地锅和锅盖三部分。发现地点位于酒器庫中,因此用途可能與釀酒有關。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青銅蒸煮器

在劉賀的餐具中,出土了多件帶有“昌邑籍田”銘文的青銅器。籍田是古代農耕社會的一種吉禮,開春時由天子率領諸侯親耕,象征一年農事的開始。“昌邑籍田”青銅器的發現,表明這種制度同樣適用于諸侯王,係我國首次發現的實物證據。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昌邑籍田”銅鼎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東回廊出土 該銅鼎腹部,有“昌邑籍田銅鼎容十鬥重卌(xì)八斤第二”的銘文,此鼎應為昌邑王行籍田禮時所用。 籍田是古代吉禮的一種,是由天子率諸侯親自耕田的典禮。《禮記•祭義》記載 :“是故昔者天子為藉千畝,冕而朱紘(hóng),躬秉耒;諸侯為藉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 周代的“識”銅簋,是最早記載籍田的實物,銘文有“籍田”二字;“昌邑籍田”銅鼎,則是首次發現的西漢諸侯王國籍田禮的實物資料。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漢代度量衡換算表 | 江西省博物館

通過換算得知,這件籍田銅鼎按照目前的度量衡可容納20升糧食,自重約24斤。除了昌邑籍田,另有昌邑食官青銅器兩件: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昌邑食官”青铜锺
銘文:昌邑食官 锺容 重廿九斤六两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昌邑食官”銅鋗(xun)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東回廊出土 鋗是一種水器。此件銅鋗有“昌邑食官鋗容十鬥重卅斤昌邑二年造”的銘文。 “食官”是古代掌管飲食的官職,《漢書•百官公卿表》中記載,西漢設少府六丞,食官中的太官、湯官、導官和胞人,均為食官。且分工非常明確,《後漢書•百官志》記載,太官掌禦飲食,湯官主酒,導官主舂禦米及做幹糒(乾糧)。 這件“昌邑食官”銅鋗,說明劉賀及其父劉髆為昌邑王時期,王國中設有 “食官”這一機構。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青銅提梁鋞
保溫的食器。《說文》記載:“鋞,溫器也,圜而直上。”劉賀墓銅鋞,出土時內盛雞骨和湯羹。

劉賀墓中出土了三千多件有關車馬的文物,其中屬當盧最具代表性。當盧者,當顱也。早在商代便已出現在馬頭的一種兼顧保護及裝飾的一種飾件。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銅錯金神獸紋當盧及圖示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園車馬坑出土 這件當盧的正面,有三組紋飾。最上為第一組,中央為一隻奔跑的白虎;白虎下方的右側,為太陽,其內有金烏;左側為月亮,其內有玉兔、蟾蜍。第二組,有一對相互交繞的青龍,二龍之間有一鳳鳥與一魚。第三組,青龍的下方,有一神鳥,似鶴,應為鸞鳥。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
銅錯金神獸紋當盧及圖示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園車馬坑出土 這件當盧的正面,有四組紋飾。 最上為第一組,有一隻開屏的神鳥;第二組,有一隻奔跑狀的白虎;第三組,有一對相互交繞的青龍;第四組,亦為一隻神鳥。從造型上看,第一組與第四組的神鳥,應分別是鳳鳥與鸞鳥。

驚世再現——漢海昏侯國歷史與文化展(上)動物紋銀當盧
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8年)
劉賀墓園車馬坑出土 當盧,是置於馬面額前的裝飾物,因位於馬頭顱正中,“盧”通“顱”,故稱當盧。使用方法為,用皮條將其系連在馬絡頭上。 《詩經•大雅•鏤錫•箋》記載 :“眉尚上曰錫,刻金飾之,今當盧也”。現在也有學者以“錫”來稱當盧。

預知海昏侯國海量黃金文物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