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2022-04-27 08:28:29)
标签:

自然史

渡渡鳥

大地懶

獨角鯨

分类: 歐洲
1753年開業以來,隨著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藏品日益豐富,于1881年在南肯辛頓設立一個分支機構:自然史博物館(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1935年,百年高齡的地質博物館(Geological Museum)成為自然史博物館的組成部分,從而形成如今全球首屈一指的規模:8000萬件藏品,展櫃長達35公里。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1863年動植物標本搬家的新聞

自然史博物館分為五個部分:植物學、昆蟲學、礦物學、古生物學和動物學。除海量珍貴動植物和礦物標本,早已滅絕的動物,如渡渡鳥標本、大地懶化石、寶石原礦等是博物館的一大亮點,同時宛如教堂的維多利亞式建築本身亦是另一亮點。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自然史博物館外觀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自然史博物館設計圖/阿尔弗雷德·沃特豪斯 | 維基百科

一進博物館,一頭巨大的藍鯨骨架撲面而來,令人心跳加速。這頭名叫“希望”的藍鯨,1891年03月被捕鯨人打傷後擱淺在愛爾蘭。其生前長28米,現骨架長25米,重4.5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藍鯨骨架。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自然史博物館中庭藍鯨“希望”

渡渡鳥是第一種確定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著名物種。

1598年,荷蘭佔領並命名“毛里求斯”的島上首次記載了這種鳥類,由於它不怕人且不會飛,很快成為人們難以下嚥的食物及取笑的對象:DODO(得名一:葡萄牙語:Doudo/Doido“傻瓜、瘋狂”;得名二:鳥鳴聲doo-doo)。最後一次目擊渡渡鳥的記錄是1662年,直到十九世紀才意識到這種鳥類已滅絕並引起重視。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1914年描繪荷蘭水手捕捉渡渡鳥的插畫 | 維基百科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1865年愛麗絲漫遊仙境插畫 | 維基百科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十七世紀渡渡鳥骨架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渡渡鳥標本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渡渡鳥的古今畫作
左:Roelant Savery(1576-1639)繪,1626 年
右:Julian Pender Hume(1960-)繪,2010 年

渡渡鳥及唯一近親羅德里格斯渡渡鳥,棲息在毛里求斯和附近羅德里格斯島已超過上千萬年,被人類發現後百年之內便被消滅殆盡,觸目驚心!如今,渡渡鳥反而成為僅次於恐龍的知名滅絕動物,著實令人諷刺。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毛里求斯國徽 | 維基百科

這些可憐的渡渡鳥,後來在牛津自然博物館再次見到。按下不表,來瞧瞧一種更早滅絕的巨獸——大地懶。閱讀五百年前大航海時代的遊記時,有歐洲水手在南美見到一種體型堪比大象的奇怪動物,有人管它叫大樹懶。查閱資料得知,這種巨型動物高達6米,重達4噸,是陸地最大的動物之一,最晚已在4550年前滅絕。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大地懶化石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大地懶復原圖 | 維基百科

最後來看看真正的獨角獸——獨角鯨。第一眼見到展品時有些孤陋寡聞不知所云,看了圖片才恍然大悟是獨角鯨的角狀犬牙,類比象牙。這種鯨類生活在北極周邊海域,從誕生之初的1.8米長、80公斤重一直可以生長到4.7米長,1600公斤重,壽命在25-50年之間。

角狀牙一般為雄性獨角鯨的左側犬牙,偶爾在雌性獨角鯨也有發現,而雙牙更為罕見,平均500條獨角鯨才有一條。螺旋狀的長牙,最長可達2.7米,重十公斤以上,牙齒渾身佈滿了細小的孔洞,可感知海水的鹽度、溫度和壓力,堪稱傳感器。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獨角鯨單牙、雙牙及特寫

雙城記·自然史博物館I
獨角鯨 | 維基百科

附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