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
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
这是别人的话,但是偶把偷偷地它放在自己的心里。作为懒惰地当妈的借口。
孩儿忙活了一个学期,后天就彻底放羊了!一个学期,孩儿不知被各路大人(学校地,偶地,兴趣班地)狂塞了多少东西,假期,就该让孩子把这些都彻底倒空了。空灵灵地玩吧!
其实,孩儿对假期也没有太多期待,偶也没有很多地打算。偶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几十年如一日”。既不会因为考试特别学习,也不会因为放假特别狂欢。单调,是偶家地主旋律。
假期也是一个样吧。该练琴还是练琴,不会因为放假多练一分钟,游泳也是一样,一周一次地游,不加量,不加价。别的也没啥像样的兴趣班,语数外到现在为止,上学的时候都没上,放假更不会让孩子学了。电视游戏,也都是一天半小时,不累计,过期作废。平时放学每天差不多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课外学习(英语啥的),也还是同样时间同样事.
说不变,也是变。变得有三点:
一是平时白天上学的时间,不上课了。在家干嘛呀?
二是平时无聊找妈妈玩,妈妈都欣然前往。放假的时候无聊,妈妈反倒不陪了。还说如果不会自己玩,就送培训班去。
三是晚上下楼玩到10点妈妈也不会说了,但是小朋友一到假期却会莫名地消失好多。
孩儿昨天计算了一下,除去吃饭睡觉等等,每天有近10个小时自由支配。太奢侈了!我都有点心神向往。平常孩儿能有两个小时三个小时的自由就不错了!
说实话我喜欢孩儿有发呆的时间,有画画画个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时间,有无聊地把冰棒棍塞进录像机的时间。觉得日子很长,无聊地想打架,这个是自己小时候常常有的感觉,坐在窗头看着太阳缓缓地落,寂寞地在门口等妈妈下班,是一种童年应该有的记忆不是么?现在的孩子,每天都被事情和亲妈们催促着:(
所以,假期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孩子放空。除了时间,时间,大把的时间给孩子,别的就别再塞给孩子了。在这大把的时间里,孩子会体会寂寞、体会等待、体会漫漫常日的感觉;孩子也会体会到自我的存在,有时间去了解到自己,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孩子能够学会如何把这漫漫两个月填满,就是学会了一个重要的本事。以后漫漫的人生,不是要孩子自己去填么?
其实,太过无聊的孩子,反倒也会有些主旋律的惊喜。去年的暑假,孩子每天下午就去胡同门口的修车铺坐着,看修车,闲聊,家里门把手坏了什么的,孩子都能动手拾掇了,动手能力强了很多;今年的寒假,孩冷出不去,自己在家写了厚厚一本《恐龙探险记》的小说。
所以假期,还是由孩自己折腾吧。让他从从容容地去找自己的乐趣。其实,不耽误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