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又臭又长的加纳行记终于要结束了,最后,专门讲讲语言。
Sam从一岁半开始接受我的双语养育,四五岁是一个繁花满枝的时候,基本和我说话都是英文。五岁开始,随着小朋友慢慢有了自己的交际与生活,英语输出越来越少,到最后,经常我讲英文他讲中文。但我们的音频输入和阅读总体上是没间断的,美国语文课本也是一周一课,不疾不缓地进行着。
此次去加纳,我也有心观察他的英文输出。一开始,口语略有费劲,但三五天就说溜了。Sam和加纳的小朋友们打成一团,还有一两个特别好的朋友,可以嘀嘀咕咕一整天怎么设置陷阱。
再说Jo.
Jo的双语养育开始得更早,但她的语言输入要少于Sam,主要表现在,一,绘本读得比哥哥少;二,妈妈同哥哥至少有三年是纯英文交流,但是和Jo是中英文对半。所以,Jo能听懂英文,但只说中文。这次去加纳,我们请了一个当地的小保姆Deborah,
她以前在教堂教小孩儿英文,英语说得很好。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她,Jo尤其喜欢拿Deborah的手机玩儿,每次都追着Deborah说,Deborah,
i want to play a
game. 一开始,这句话说得不够清晰,说多了,就清晰了。还有一次Jo的小脚丫脏了,我让她去找Deborah,
过一会儿,Deborah就抱她进来了,说Jo刚才找她说,i want to wash my feet.
我想表达的观点是,孩子的语言输入远比输出重要。输入的质与量直接影响输出的质量。在有充份的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输出就是一个熟练的过程。比如Sam和Jo,他们在大连没有语言环境,不愿意讲英文,真的扔到一个英文环境里,也自然而然地张口了。
在国内,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双语养育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我认为,在没有英语大环境的情况下,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的英语输入上,即听与读。这两项可以在打通孩子的英文耳朵后借助大量的资源如音频绘本一类的来进行,效果远比使用外教好(针对低龄童,鉴别外教课好坏的方法特别简单,就是看他的质与量,质好量少也是不行的,语言刺激不够,难以在孩子的脑海里形成语法体系)。
读,有两个阶段。初期是亲子阅读,在孩子五岁后,可以选定教材,通过Phonics的学习,逐步过渡到自主阅读。
那么,听与读过关了,说与写怎么办呢?
这时候利用外教才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并且,这时候语言才是真正相通的。一个孩子能听懂地道的英文,并且读过大量的英文读物,他的中文说写俱佳,那么,这个孩子的英文说写十之八九也没问题,可以请好的外教予以专门训练。
我曾在爸妈网上看到有强烈反对双语养育的家长说,语言都是相通的,小时候就应该以母语的学习为主。此言差矣。只有在外语听读无碍的前提下,母语的水平才能带动外语。试想,你对外语听不懂也读不懂,母语再好,又和外语有什么关系呢?
也没见过哪个作家移居海外就可以改用外语写小说的。
总之,我认为,英语的学习和中文的学习是相通的。听得懂,就能说得出;读得多,就能写得出。当然,要说好写好还是需要专门训练的。
图一:初到加纳时,我们的画风是这样的。一个月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