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读后感 河东四幼刘钰
(2011-07-14 21:42:32)分类: 读书笔记 |
《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读后感
河东四幼
近来学习了《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一书,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教育研究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向我们展示了一所幼儿园历经数十载走过的一条艰辛而又快乐的教育研究之路,以及园本研究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和其他教育类书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该书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易于理解。实实在在的给我们展现了每个教师在实践工作中是如何进行教育研究的,并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书中所蕴涵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什么是教师的适宜行为,在没有学习此书前,我对这个概念还是比较陌生,也很少深入的去研究,所谓适宜教育行为即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个体特点,可以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行为。就此概念觉得很笼统,但是《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研究》这一本书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是教师的适宜行为这一概念。书中从以下四个方面:(一)晨间接待来园环节,(二)教育活动环节,(三)游戏活动环节,(四)生活活动环节,具体而又生动的诠释了适宜教育行为的特质:
1、让幼儿感受到爱与尊重。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对每一个幼儿发自内心的热爱,是开启幼儿心灵门窗的钥匙。因为只有当幼儿感受到爱并激发起相同的情感时,教师的教育行为才可能最充分的发挥效益。而书中给我们展现的正是教师在对待每一个孩子时,都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在对待幼儿的缺点和错误时,能以理解与宽容的态度来平等的对待幼儿,帮助幼儿,教育幼儿,使他们得到良好的发展。对存在各种发展问题幼儿的接纳与关怀,都是爱与尊重的体现。
晨间接待来园看似一个很平常很普通的生活环节,其中却隐藏着很多的教育契机,而缺少的往往是我们老师的关注、发现和捕捉。书中通过实实在在的案例描述,让我感慨很多,其实这些案例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的出现,但是在面对这些问题和困惑时,我们往往会忽视,会漠然,会不当一回事,从而错失了很多教育的良机。通过学习,我能更清楚的来看待自己,更明确的深知教育无时不在,教育无处不在,我相信在今后的晨间接待环节中我会多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多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去理解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孩子。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将幼儿园视为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激发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欲望,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支持性环境,为幼儿提供充分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活动空间与时间,对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指导,可以有效引导和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纲要》中指出要把幼儿看作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而我们也是这样努力的去做了,但是在一个教学活动中真正要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却还有待我们去探讨和实践,在很多次公开展示活动上,我们还是常常会看到幼儿被教师牵着走,被动学习的情况,而在我们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是会存在教师占主导的局面,所以如何真正实现“让幼儿成为学习主体”是让我们好好去反思和研究的。当我看完了此书后,我从中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如何体现一个教学活动的价值,我们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需要,了解幼儿的心声。一切从幼儿的实践出发,紧紧围绕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发展和提升教学的价值。
通过学习,我也进行了自我反思,在我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个状况,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让活动显得气氛热烈,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我们往往会准备一些花里胡哨的道具,投放丰富的物质材料,却忽视了活动真正的意义,所以“什么是幼儿真正的主动活动”“如何才是在教育活动中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使其在真正意义上参与到活动中去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3、关注与满足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欢乐与痛苦,做儿童心灵的引路人,让幼儿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游戏。
4、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课堂,一日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体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做人,在生活中学会做事,这是我们要共同探讨和力争去努力的。
我想通过学习此书,我会不断的实践、认真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其意义的,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适宜行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更好的促进每个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让每个幼儿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