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读书笔记)
(2023-06-30 11:47:26)1.有人认为教学是说话的艺术,其实不然,甚至正好相反,教学其实是倾听。
2.孩子们互相学习、认知跳跃的过程是如此复杂,又是如此漫长,但他总是不慌不忙地一旁等待,等待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去学习,去成长。
3.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都是造物主的礼物,都应该成为他们自己。
4.佐藤学是教职专业化的坚定拥护者,他将教师的作用定性为“对话性他者”,即在最近发展区里,能够促使学习者的学习发生跳跃的、起到一种“脚手架”作用的“他者”。
5.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念到实践,最后再上升为理论,这样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才是教育研究本该选择的发展线路。
6.教育就是不断展开交流活动的过程。要展开对话,最首要的是换位、换角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种视角都成为慧眼,从而使自己具备最强的洞察力,那么这个领域的很多问题就可以有解,甚至可能是多解。
7.知识型社会需要人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8.多元化共生的社会要求人们的协同与合作。
9.学习不是给出答案而是充分对话。
10.教师的工作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作为熟练的手工业者的知识和能力,二是作为教育专家的知识和能力。
11.学习的幸福不是明白答案的幸福,而是孩子感到快乐、有希望是因为只要获得一次学习的快乐,就不会忘记这种快乐的感觉,更想迎接学习的挑战。
12.所有的学校、学校的教室都应该是开放的,所有的学科壁垒都应该被打破,教师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开放的课堂进行观摩、研讨和反思,从而促进教师的成长。
13.学校改革的动力不是外部的压力,而是自身的意愿。
14.评价一所学校是否是好学校,评价一位教师是否是好教师,共依据就是其是否保障了所有学生平等的、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15.学力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构造本身不合理,不能单靠增加学习时间或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来解决,关键是深入研究学生应该具有怎样的学力,并且分析教师需要怎样的素质,如何追求高素质的学力。
16.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只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总是一百种倾听、惊奇和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孩子有一百种语言。
17.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每一个平凡的人都有独特之处。
18.教育就是为别人的成长操心的事情。
19.教师们之所以感到苦恼,是因为对工作担负着责任,对孩子们寄予了希望,为自己的无能无力而自责。
20.教师看待儿童的三种视角显示了教师的专业性:多元的视角、发展中的视角、关系中的视角。
21.仔细聆听孩子心声的人才能真正走近孩子,了解他们,只有这样,“教育时机”才会悄然降临。接纳与倾听,看似平常的字眼,却蕴含着对孩子无尽的爱。
22.如果说儿童有100种语言,请不要偷走99种,因为对孩子们来说,未来有100世界等待他们去发掘。
23.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真正的学习。
24.所谓“学习”,就是同客观世界的相遇和对话,同教室里的伙伴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
25.教师的责任是要实现让所有学生拥有学习权利,尽可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质量。
26.真正优秀的教师往往将边缘化的学生作为课堂沟通的中心来对待。边缘化的学生包括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有困难的学习,不能融入课堂教学的学生,难以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等等。
27.佐藤学一再强调:“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
28.善于倾听的创造性教师往往不会去区分学生们发言或理解的好与坏,而是不折不扣地全盘接纳。
29.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认真听取、思考和反刍别人的观点,并平等地参与交流与探究,他们不再只是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从同伴的观点中获取营养成分。
30.为什么会出现学校教育的“不适应者”呢?因为很多教育中,儿童是在“勉强”,而非“学习”。“勉强”的第一个特征是它无需媒介的活动,不必借助于任何身体活动,只需要观念层面进行大脑突触的联结就可以实现。第二个特征是个人主义,强调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尽量避免个体间的联系和沟通,而“学习”是以人际交往为基础形成的。第三个特征是知识和技能的“获得”“继续”的活动,学生通过“勉强”获得教科书中所规定的、定论性的知识和技能,在“勉强”中靠考试来评价所获得积蓄的知识、技能的程度。而“学习”是一种“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
31.合作学习中的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情感、想法,都有某一方面的长处。合作学习不是互教的关系,而是“互学”的关系。
32.合作学习的原则与方法:不折不扣地接受所有学生,营造安全润泽的课堂环境;设定高水准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挑战高质量的学习;尊重多样性的分组方法,让学生在差异中收获更多;教师起到倾听、串联、反刍的作用,等待学生的跳跃。
33.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的路径: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特征;精心安排学习内容,突出合作主题;细致入微的课堂观察,不断调整策略;与同僚合作互助,加强自我反思。
34.学习共同体就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家长及市民之间的密切协作和相互学习,其目标共同指向:为每位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机会。
35.学习共同体的具体思路:(1)在课堂时追求“活动式、合作式、反思式学习”;(2)以“学习”作为学校生活的中心;(3)小学克服教室之间的隔阂,年级的教师集体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4)把课例研究作为学校的核心工作;(5)在课例研究中注重课后的讨论,讨论基于课堂事实,围绕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展开。(6)家长协助教师以“学习参与”的方式参与课堂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