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临近春节,似乎一下子大家开始闲了下来,于是,群里也好,公众号的后台也好,好友也罢,开始有较多的人开始问最初“回字”的刻法,刻回字本来是基础中的基础,是初学者掌握刀法的一种基本练习方法,可当我在百度里找图片给朋友时,却忽然发现一个问题,太多的初学者刻回字仍不得要领,今天周末,索性把如何练“回字”这件事扯上几句。
友情提醒:以下内容非常初级,请高手忽略,免得拿石头砸我。
太多的入门者(初入篆刻这个坑),听了朋友或者从网上看了一些相关教程之后,就赶紧开始练刻“回字”了,于是各种回字就出来了:
当然,出现什么模样的“回字”都无可厚非,毕竟大家是“新手”,但如果依照较为系统的练习方法刻“回字”,是不是练习效率会提高呢?
一、一定认真写“印稿”
是的,就算刻个“回字”这样简单的内容的印,也要写印稿,不能拿起石头和刀,就在石头上开刻了,并且印稿要认真写,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参照下面的步骤:
1、磨平印面
这个简单啊,就是把你想刻回字的石头磨平(以前写过专门磨平石头的文章,不再提了)啊:
2、用尺子和铅笔划出对角线
稍稍有点几何知识就好,划对角线,简单到爆,上过小学的人都会:
3、用刻度尺等距标记小点
标记的点位,依你想刻多密集的线条为标准,这里只是举例子,于是选了较稀疏一点的3mm,初学者可以照方抓药,待上手后,换成2mm,进行更细致的练习。
4、依照回字形连结小点
可以借助尺子,如果觉得自己能控制好,可以不用尺子。
5、拿毛笔沿线涂黑
跟写其他印稿的方法一样,浓墨啊。
二、奏刀认真、大胆、分步施刻
1、认真
这一点简直不能多说,每个初学者都说自己会很认真,但真到刻的时候,就显出匆忙来,着急着出成果,别急,千万别急!
2、大胆施刻
既然开始刻了,为了提高练习效率和控刀精准度,可以把写好的印面分成四个部分,即沿着原来的对角线区隔开来,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施刻,一旦开刻,就记着沿着印稿大胆去施刻,果断下刀。
至于采用何种刀法,建议可以以切刀起步,小步慢慢来,沿着印稿一刀一刀切下去(像后来的浙派刻法),这样便于控制,不致于一刀冲出印石表面,丧失信心;练习冲刀方法(像后来的皖派的主流刀法)时,一定要在向前使劲冲刀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往回收的力量,欲往还收,注意控刀,想停即能停,欲行则能行,这是刻回字最重要的一步,控刀的精准,对刀石的感觉,发力的手感等都在这一步骤里细细体会,铭记于心。
3、分步施刻
为什么要分步?其实没别的,因为一旦分成四块区域,实际上人为增加了一些细节,即四个区域连接处的细节,这些细节,在以后的文字边接和转折部分都会接触到。
三、认真收拾
刻完回字,并不代表可以钤印看效果了,还要在没有清洗印面墨迹之前认真加以修整,这个阶段花的时间应当不少于施刻阶段。当然,这可能算不上作品,但却会因为处理的精细,最后钤出较好的效果,从而使自己的兴趣大幅提高,而不是刻出了很糟的印面,灰心丧气。
举个群里印友刻回字的例子,第一次刻成这样,是相当不错的习作:
之所以为了这个简单的初级练习还写这么多,实在是因为有很多初学者并不知晓得具体操作方法,而每每在群里问及具体的操作步骤,又经常拿一些印稿、施刻都随意和马虎的“回字”印面出来看,索性写这样一篇稿子,再有问的朋友,不再多言,就扔这一篇文章过去,或许能帮点忙,也节省大家的时间。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