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晚清之《洪武通宝背佛马牛羊纹·特色大花钱》鉴赏

标签:
晚清特色洪武通宝背佛马牛羊纹大花钱 |
分类: 超大钱 |

厌胜钱,俗称花钱,种类繁多,是中国古代钱币与民俗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其虽然没有货币功能,但是在古代的社会生活中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类别更有诸 如纪念、厌胜、凭信、上梁、供养、吉语、祈福等等类别。
花钱最早起源于西汉,如“半两宜子宜孙”等等。其有两大基本形式,一是,面文用当朝货币名称,背铸吉语、辟邪等语句;二是,面文使用各种成语、吉语、驱邪、避祸等语句,背铸纹饰。在铸者上,其既有官铸,更多的是民铸。花钱铸制自诞生到民国结束铸制,延续二千多年,遗存各类成千上万种,不胜枚举。

花钱形制有大有小,语句字数各不相同有多有少,材质亦是多种。有的花钱铸制十分精整,整体铸相精美,语句书体各异,不拘一格,书相隽美。从遗存数量来看,相对以清代民国时期的花钱为多。由于花钱类别多,遗存量不一,因此,有的花钱收藏价值亦是不低。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洪武通宝”四字,直读,其书体为楷书。可见其字笔划粗遒,横直竖立,结构工整,布局协调,整体书相可谓俊朗遒劲,堪称美书。复观其背,穿上坐莲佛像、云纹、劲松;穿右下左马牛羊、云草纹,纹饰丰富,纹饰线条流畅,形象清晰可识,形态亦是生动。这些纹饰,体现了鲜明的农耕文化特征,以及祈求佛祖保佑六畜兴旺之意。至此,无需细表,本品书相文字书法劲猛,古风盎然,寓意吉祥,乃清晚期至民国早期所铸基本可定。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浑身几无锈色,包浆凝重润和,老道感十足,附着牢靠,踏实不虚,自分布然,一言以蔽之,其乃鲜明的传世品锈相无疑。续观其材质,黄铜质地,铜质较精,铜色亦是老旧感十足。至此,一言以蔽之,其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颇具年代感而非当代新作,可以断定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洪武通宝背佛马牛羊纹大花钱”,三相一材,可断百年以上。虽然,泉界有花钱不断代之说和习惯,然而,愚见以为,这并不是说不管其年代如何价值都相当。事实上,花钱根据其语词文字纹饰内涵、书体书相,纹饰风格特征等,我们仍然可以对其有个大概的断代,而年代越是久远,品相亦佳者,其收藏价值也一定更高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