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见的《瘦金书大观通宝反文折十》鉴赏

标签:
北宋极罕瘦金书大观通宝反文折十收藏 |
分类: 两宋 |

而在瘦金书大观通宝几等钱中,唯折十型之书相、铸相为最佳,其读序主要为直读(亦有极少的旋读版发现,愚之前亦有所展),光背制式,书意版式略有几种。折十型瘦金书大观通宝钱史铸量较大,遗存较丰,故其收藏价值虽然相对较低,但因是收藏者必藏之北宋代表性的泉品之一。故而,随着藏泉人群的扩大,对该泉的需求量长期旺盛,导致其升值较快,并仍然处在上升通道中。
虽然瘦金书大观通宝折十钱(指直读,下同),遗存丰厚,但某些版式存量却少,在其中发现不同版式钱,是收藏者的普遍追求。而在古泉(包括近现代机制币)的铸制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出现错版,如、迭文、摇头,甚至是反文,均不奇怪。而所有错版钱币,均非行用,其量稀薄,遗存更少,故而,错版币往往十分难得一见,并具有较高的收价值。
就瘦金书大观通宝钱而论,之前我们已知其有迭文、摇头等错版钱存世,然而,无论谱载还是民间或者网络展示,均未发现有“反文”钱公开披露,而所谓“反文”,即是指反模后铸出的钱文字如印章文一样为反的。那么瘦金书大观通宝钱有没有反文错版钱呢?其存在可能性,然口说无凭,得有实物并经得起审视方能断定。
上天眷顾,愚有幸在数千枚出坑的瘦金书大观通宝折十钱中,首次发现并检出数枚反文钱,可谓珍奇,极其难得。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中一枚帐中点出,拍照亮相,首次披露于博客公展鉴赏,以飨泉好,以证其实矣。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乃“大观通宝”四字,瘦金书书体,反文直读,光背,极为罕见。其书相无需赘述,极为标准的瘦金体。在此将该钱照片翻转后,便更加一目了然,可见其字笔划纤细,铁画银钩,干净利落,骨力非凡,十分典型而隽美,彰显徽宗手笔之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照片翻转后详识,其版式查泉谱有所载,乃“广大细字”版,“大”字字形大,一横细而长,一捺拖长而接近通字头。藉此,无需再表,品文识书,本品书相徽宗御笔,官铸书相,一眼开门,不在话下。
次观铸相。不难看出,本品铸制极为精整,直径约为42.65毫米,重约18.77克,铸体厚薄适中,折十形制,而又略大于一般普通正文折十,故可以断定其为初铸样钱级别的精铸之品,其反文当为试样时反模所得。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观其字廓,细缘窄穿廓,笔划清晰有加,间隔有距,字口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其中,背穿廓鼓凸而又略呈圆倒角状,可谓十分标准典型的瘦金书大观通宝折十钱之铸相特征。无需再表,观铸识体,本品铸相正是徽宗官炉精铸品貌,其门直开。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其体裹缚薄锈,出于东北冻干坑,锈色自然纯真,锈痂皮壳叠嶂而老道,分布深浅相间,层次鲜明,尽管锈薄,然测其皮壳锈质,则是坚硬而不糟,踏实不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批钱,无论是普通版还是此特殊错版钱,其地章多为黑漆古锈色,这与其出土于东北干燥的冻土坑直接相关(古铜长期在干燥的环境中(大气中或土中)也会产生氧化铜等“黑漆古”锈色),其真实性更为确定。薄锈之处,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彰显老旧,包浆亦是自然老道,踏实不虚。显而易见,稍有泉识者不难看出,本品锈色乃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无可置疑,其门自开矣。
一番鉴赏,综上所述。此枚独特的“瘦金书大观通宝折十广大细字反文”铜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直接开门见山,无比之真实可靠矣。正如前述,大观通宝瘦金书折十反文钱极罕见,长期以来未见出土发现报道,亦未见谱载和公展,故而今之展赏,可谓首次清晰披露于世。而从版式和铸相的角度来说,由于其为试样错版钱,极其稀罕难得。故而,相对来说其收藏价值,乃是大大高于普通直读版式钱,此已是不言而喻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