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谱的五代十国《乾德通宝光背小平》铜钱赏考

标签:
五代十国脱谱品乾德通宝小平赏考收藏杂谈 |
分类: 先秦五代十国 |

五代十国时期,各政权铸币宝文虽然相对元宝为多,然亦有通宝。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后蜀时期分别铸“广政通宝”和“大蜀通宝”两钱。那么,前蜀除了元宝以外,是不是也铸有通宝钱呢?后蜀的通宝钱是不是后蜀继承前蜀,继续采用的宝文呢?这从逻辑上讲,并不能断然排除。而究竟有无,当然首先是要有实物依据,并经得起考辩,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检点愚帐中所藏,可见到一枚“乾道通宝”小平钱,乃前些年于大东北地域猎获,诸般特征,很难置疑。故,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并针对实物赏析,以证其实。
首识书相。品文识书,清晰可见本品面文“乾道通宝”四字,隶书书体(似隶似楷),旋读,光背。其字书写虽然率意,然笔划亦是横直竖立,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整体来看,凸显古朴之韵,而将该书意与元宝钱进行比较,便不难发现其风格极为相似矣。由此可断,本品书相符合时代特征,应为其时官炉所铸,可谓开门。
次观铸相。观铸识体,可见本品铸制规整,直径约为23.3毫米;重量约4.56克,厚薄适中,小平形制确定。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字廓,钱文稍显平漫,背亦如此,笔划亦有粘连现象,然可见鼓凸适度,毫无做作之态。无需细表,以此铸相来看,其亦是十分符合前后蜀时期之时代特征,谓之其时官炉所铸,难以存疑,其门得开。
再察锈相。辩锈识浆,一眼可见,本品盎然孔雀蓝锈色,浑身裹缚,出于大东北地域生坑,而孔雀蓝锈色,至今来看,新作伪制盖难成就矣。细察锈色,深浅相间,分布自然,锈痂皮壳,耄耋坚实,不糟不虚。薄锈之处,包浆凝重老道,踏实不虚。辩其材质,乃青铜质地,铜色更是呈老旧之相。毫无疑问,以此锈相来看,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耄耋至老,大门可谓洞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本枚“乾道通宝光背小平”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过关斩将,开门见山而毋容置疑。基于此,我们可以认为,前蜀乾德年间,也是铸了通宝钱的,其与元宝小平,虽非对钱形式,然亦是官炉同铸,而之所以其存世罕少,发现很晚,应该是未有量铸,或铸后未发行流通。此外,后蜀铸通宝似乎也因此前例而续铸。就目前来看,乾德通宝钱,仍属罕见,公展披露亦是凤毛麟角,可见其脱谱亦是顺理成章,而如前鉴赏结论,伪制则是更难成立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