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2016-01-25 07:23:41)
标签:

南宋

仅见

建炎元宝

直读宽缘

折二

分类: 两宋

  元宝直读楷书钱  建炎一品似创见

南宋创《建炎元宝直读楷书折二》铜钱赏考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炎元宝,乃南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铸币。高宗在位36年,先后使用“建炎”年号4年、“绍兴”年号32年,并分别铸有建炎和绍兴两种年号钱币。建炎则是南宋的第一个起始年号。建炎年间除铸建炎元宝外,还铸建炎通宝和重宝。其继承北宋铸钱之习,亦实行对钱制度。

    建炎钱因为铸期短,铸量相对亦少,因此存世量总体上偏少。其中,“建炎元宝”篆楷小平对钱以及折二型,则相当稀罕。因此,“建炎元宝”隶、篆书小平对钱乃被称为南宋第一枚珍泉,历来为藏家所珍视。

    历史上诸泉家以及当代泉谱皆认为建炎元宝小平钱,是什么孤品仅见,如清代著名古泉学家刘燕庭在《嘉荫籍泉录》中甚至断言:“建炎无元宝”。直到清末民初,“建炎元宝”始浮出水面。当时所见“建炎元宝”分为隶书和篆书两种字体,形制小平。民初藏家陈海曙、张叔驯、方若、罗伯昭、沈子搓都曾获藏“建炎元宝”隶书平钱。只是泉币谱录的“建炎元宝”篆书小平钱,在某些还不算太旧的泉谱中仍以孤品仅见断称。虽然,于本世纪新谱中,建炎元宝未再列为孤品仅见,但是仍然以最高级别位列珍泉之位,足见一斑。

    而在华光普编著的《中国古钱大集》上,却还载入建炎元宝一式折二铁钱,其曰“药雨旧藏”,定二级,是为珍式,也可以说其乃铁钱之顶级珍品。该式折二铁钱的存在,表明了建炎元宝钱并非止小平,是有折二型存在。同时也似可说明,建炎钱极可能还有其它式,此其一;其二,通观建炎元宝钱,无论小平还是折二铁钱,皆为隶篆二书,且都为旋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泉难通晓种类。愚在猎泉途中,极为偶然的猎获一品独特的建炎元宝折二钱,该钱不仅是楷书,而且是直读,古往今来,未见任何泉家述及或者谱载。现实中,无论一线出土还是地摊儿明摆,亦或网络展示,皆未曾见之。故,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遣出,针对实物,是骡子是马,拉将出来遛上一遛,看看其是否能经得起实证审辩。

    首先一步,辩锈识浆。展目本品,几近熟坑锈相。可得见其浑身锈浆裹缚,其锈结有皮痂,虽薄然紧缚钱体,测之紧实不糟,观之分布自然。此外,还可见黝黑包浆,十分浓烈,附着踏实,老熟无比。失锈浆之处,可见其铜色熟老,火气全无,其铜色稍见偏黄,然经愚细察,应仍为青铜质地。一言以蔽之,就本品如此锈相来看,可谓昭然自然天成之相,无丝毫故作姿态或新作伪锈特征。故,其锈老铜旧,此门可开矣。

    其次二步,观铸识体。可见本品铸制甚为规整,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皆修整干净。其背略见移范现象,然呈自然之铸相。其字廓来看,清晰深竣,且又鼓凸有度,自然而得体。其钱文布局协调,其中,可见面背缘表面,有累累不平铸坑,此非但不是疑点,反倒说明其铸相之天生自然或者饱经沧桑。其直径为27.5毫米,重约5.36克,厚薄适中,合乎规制,乃折二型大小可以确断。无需赘述,很明显,本品铸相凸显自然规整,符合其时官炉出品之应有貌相,故,可以认定其铸相亦是开门矣。

    再者三步,品文识书。很清楚,其面文为“建炎元宝”四字,直读,且一眼可识其乃楷书书体,无需强调。观其书相,书写规范得体,笔划横直竖立,字形大小适中,书意古朴爽真,十分的自然。其中,由“建炎”二字书意来看,我们仍可领略到建炎钱书意的那种特有神韵。而“元”字无挑,楷书写法,“寳”字两脚无左右折,为“八”写法,此都可看出,其非隶而为楷矣。言及于此,不必啰嗦,本品书相本身,可感无异无邪,断其开门,否无其理矣。

    通过上述辨识审视,可见本品三相一材,皆难见稍明显的疑点,故愚见以为,其应属宝马之相,开门见山之品,堪称十分的珍贵。

    正如前述,谱载建炎元宝钱为隶篆二书体,且全为旋读读序。因此,本品既是楷书,还是直读。而经上述三相一材辨识又感无疑,那么,其理又何在?愚见以为:

    一是,本品为楷书书体,其出元宝隶、篆对钱之列,因此,因书体不同而改其读序为直读,亦是合乎情理的;

    二是,本品形制折二,所见极罕,故可推断其时铸量有限,恐为试铸,而试铸采用通宝直读的形式,此也无需大惊小怪,史来亦不乏其例。

    三是,有人可能会说,本品的“元”字,是否为改刻或剔除一字后粘接?即用建炎通宝折二钱改“通”为“元”,然经愚细致察之,该“元”字脚踏实地,非为粘接。进一步来看,本品又是宽缘,查多谱,皆未见载入“建炎通宝”楷书宽缘折二钱,因此,其若为以通宝为范改通为元,则无实品所倚所靠,改刻之说亦难成立。

    因此,本品找不到否定其真的明显或者足够理由,故,可断其为真品。基于此,愚之前也曾十分留意收藏实践过程,以期还能发现,也曾反复检索,目前为止皆未见有复品公展亮相。故,此时此刻,曰其创见也是仅见之品,是可以成立的。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南宋创见品《建炎元宝直读楷书宽缘折二》铜钱赏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