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咸丰年间宝浙局所铸咸丰重宝当四十钱,计有两种不同背文的制式。一种是背汉文“浙”;另一种是背满文“浙”。此两种钱,皆遗存少。其中,又以背满文“浙”钱相对更为珍贵。
今展赏愚帐中所藏之咸丰重宝背满文宝浙当四十钱一品。可鉴本品乃黄铜材质,铜色具熟老之感。少而薄之锈,地章包浆浓厚,黝黑浆质,踏实不虚,是为传世品之质相,可谓自然天成,锈相开门。
复观铸相。可见本品铸相规整,方正圆矩,地章平整,字廓较为深竣,穿轮干净。其直径38毫米,重约19.86克,厚薄适中。其中,铸相上看,本品字口笔划有铸造毛齿边,亦有部分地方笔划粘连,此致使字口铸制品质略差。察其缘廓,锉痕可见,背更明显。对于这一现象,依照有谱所曰,此钱乃试铸样钱,既然为初始试铸,那么其品相应该更为精美才是。此说看起来并不为过。
然而,我们知道,但凡是翻砂铸造物品,受到范模品质,砂型质量,操作手段,温度流渣等等因素的影响,所出来的铸件外观品质并不完全一致。有的好,有的则差。有的只需简单打磨修整即为成品,有的则需要多花力气修整打磨,方才有成。基于此,我们可仔细观察本品铸相,尽管去字口缘廓棱边有起伏缺齿状,有的笔划还略有失铜,有的粘连。然而,其却显示出一真十分自然的铸制结果,其字廓棱边未经任和人工雕琢,使人一看便知原炉出品。而其背,又因锉修量大而至部分笔划沟堑被锉平,加重了笔划的粘连现象。加之其轮边缘廓之上,累累磕碰之痕,显示其岁月之损,年份感十足。
由此,从整体铸相来看,本品正是显现了愚见所言的那种“自然的铸相”特征。而这种自然特征,则是伪制钱难以做到的。故,尽管本品铸相严格说与通常初炉试铸钱有一定差距,但其铸相开门,官炉之出,也是显而易见的。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品其钱文书体书意,可见本品楷书书体,书意规矩端庄,布局协调,横直竖立。经与谱载品拓比较,其正是此钱之地道书体书意,除客观难免的细节差异外,并无较明显的差别。因此,本品书相开门,也是毋容置疑的。
综上所述,本品乃开门真品,可经得起诸般辩审,可靠踏实。而因各人眼界所及,泉识深浅,心态左右等差别,出现看法不一,仁智有见,亦属正常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