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2014-06-26 07:26:58)
标签:

西夏

献宗

乾定钱

珍罕新品

赏考

分类: 辽金西夏元
 惊见新罕西夏钱  出时无定叹难全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折二》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定,乃西夏献宗李德旺的年号(公元12231226),共计颁行4年。我们知道,西夏自公元1032年李元昊“显道”年号开始,共颁行了38个年号。在这些年号中,目前已知的有不到三分之一有过铸钱。换言之,西夏多数年号未曾发现铸钱。

因此,在之前已经发现铸钱的年号之外,到底还有没有其它年号也铸过钱?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可能穿越八百年去当时的西夏朝了解真实情况,而只能看后世能否有新的发现,除此别无它法,任何臆猜有或无都无法盖棺。

事实上,泉事纷繁,史铸难尽。随着本世纪天翻地覆的建设高潮,以及刨坑掘窖手段的增多和效率的提高,近年不少过去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创见新泉品渐次有所发现,并对传统泉识泉谱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这正如近年大量国家考古新发现一样。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西夏钱也不例外,我们终于发现了新的年号钱。不久前,甘肃博友“泉缘”在其博客上首次展示了一品“乾定元宝”光背折二铜钱,堪称创见。此钱的现世,似乎揭开了西夏铸币长期以来不见新品新种的闷盖子,在泉学乃至西夏铸币史研究上皆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当然,发现一枚,就意味着有可能发现第二枚,第三枚。事实也是如此,期间,愚也曾猎获两品乾定元宝钱,其中一品目前为首见首发。今日,特别将其帐中点将,遣之上博公展,亮相与世,并结合实物实况,略作考辩论证。

首先,看看锈相。第一品,光背钱。其锈色斑驳,锈皮壳状,覆盖有层,绿染锗红,紧缚钱体,踏实不虚。失锈之处,包浆凝重,可感青铜质地,熟老铜色;第二品,背太极纹。可见绿锈莽苍,生硬皮壳,紧缚钱体,可抗刃击,十分踏实。其亦可察乃青铜材质,铜色十分熟旧。故而,两钱之整体锈浆纯真,一眼可辨,昭然自然天成之相,疑无可疑,锈门大开,莽莽昆仑直入眼底。

其次,瞧瞧铸相。两钱皆铸制精整,铸相自然。可见其形制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皆为干净。其字廓纹饰皆深竣,笔划线条皆清晰。光背钱的直径27.2毫米,重约6.14克;背太极钱的直径26.7毫米,重约6.77克。两钱钱文布局协调,字形横直竖立,彰显规矩。显而易见,两品钱之径重显示,将其归入折二之列并无不妥。无需赘述,两钱之铸相颇精,断其官炉出品,毫无疑问,故而相门洞开,无需再叩。

再者,品品书相。展目定睛,两钱之钱文,“乾定元宝”四字赫然没错,其楷书书体,笔笔划划皆为有力,字形结构和谐协调,彰显端庄隽美,由此可感书者之书法功力并不一般。

从字体字形风格上细细品之,熟悉之感油然而生,何也?观西夏诸汉文钱,尤其是乾祐元宝和光定元宝(两年号均在乾定之前),其楷书书意皆规范端庄,正是有具此风格,可谓一脉相承,实乃师前而成书风相继矣。如此,其书意之特征和神韵,便成为本两品钱真实性之又一个扎实之证。

续观读序,本两品钱之“乾定元宝”四字,乃呈旋读之序。而愚曾经发文论及,西夏钱制但凡通宝钱读序皆为直读,元宝钱读序一律为旋读。故而,此两品钱之读序完全符合西夏钱制的基本规范,此为其真实性无疑再添一证矣。

第四,我们再来比较两品。首先,两品钱锈相皆为开门,然锈色不一,非出于一处,此可再添一个真实性之实证。其次,两品钱书体书意可以说几乎完全一样,仅因铸造之故而有微差。故此,又表明了两品钱同出一官炉之实;第三,两品钱形制不一,光背略大,背太极图案略小,此显示两品钱形制不同,乃因背纹差异而客观不同。因此,两品钱这些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其真实性基础,很难再有疑问矣。

接下来,我们再专门小考背“太极”纹饰。背“太极”纹,甚为特别,在历史上行用制式钱中乃十分罕见。此“太极”纹,纹饰线条清晰深竣,铸制亦规矩标准。由于纹饰在穿上,因此,不可以将其归入厌胜钱序列。这这正如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等钱一样,皆是行用钱背铸星月以外的其它装饰或者喻意纹饰。而为什么铸此道教“太极”纹饰呢?其实并不奇怪,稍阅西夏之史,即可明白。

据相关史料和文论,我们知道,道教在西夏与儒学和佛教一样,有一定地位。这一方面受唐宋“唐宋统治者重道抑佛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是道教契合了党项人的原始宗教。据西夏文辞书《文海》中就有多条解释巫、卜及各种鬼的词例,充分体现了西夏党项人对这种宗教现象的理解。如“巫者驱鬼也,驱灾害鬼者用是 ……..“卜者问意也,……视好恶何来用之谓 ”。总而言之,道教在西夏比较兴盛,乃史实矣。故而,其在钱上铸此道教的经典图案“太极”图,其疑问便迎刃而解了。一句话,此“太极”纹,不仅是西夏时期宗教文化的写照,也更为有力证明了此乾定元宝钱出自西夏之史实矣。

综上所述,本两品“乾定元宝”钱,无论如何,可相互佐证,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是很难撼动的,这不管你信还是不信,抑或惊呆了。两钱从多个方面相互印证,表明西夏献宗李德旺乾定年间,确实铸过“乾定元宝”钱,而且非止一式。而这,正如前述,意义是很大的。

此外,两钱形制为折二(这在西夏早已发现的诸汉文钱中十分罕见),铸相精到,具备初样试铸钱之貌相,加之遗存极罕,长期未能发现。这似乎表明了,乾定元宝钱属于试铸样钱性质,其并不像我们早已见过的其它西夏年号小平钱一样是为流用之钱。

最后值得再提及的是,西夏李德旺在位时期已经处于西夏朝末期,其共用了“光定”和“乾定”两个年号。其光定年间铸了光定元宝楷书和篆书钱,其中,楷书钱铸量较大,篆书铸量稀薄。故而,当李德旺改光定为乾定年号后,其官炉再铸或者试铸乾定年号钱,则其更为可能矣。而就史考来看,李德旺是西夏最后一位皇帝,乾定也是最后年号,虽然其后,还有宝义、宝庆、广僖、清平四个年号,然,均不见具体皇帝之名,亦无确切时间。故从这点来看,乾定元宝钱之所以罕存迟现,与乾定年时短,王朝即将消逝不无关系矣。

正可谓,史泉纷繁难穷尽,时有新显不用惊!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西夏新罕《乾定元宝光背、背太极纹折二》铜钱赏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