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北宋稀罕《面背六纹十二生肖》民俗大钱

标签:
宋代民俗钱十二生肖奇特时尚 |
分类: 两宋 |

正如前文所述,无论是金代还是两宋,由于二者在铸币上的汉文化背景趋同度较高,因此,民俗钱往往难以区别断代。尽管,泉界有所谓花钱不论真假早迟之说,然而,年代久远的,且能大体上断代的民俗钱,对于收藏者来说,仍然具有相当的意义和价值。
为此,今日特再将愚所藏另一枚比较特别的民俗钱,遣上博来展示,并再行试着进行大概的断代。
首先,展目本品。可见其包浆异常浓厚老道,其呈现出鲜明的熟坑传世锈浆特质,乃和本文之前几枚非年号钱一样出自大东北地区。钱体上凝重的包浆,一派自然天成的质感。略露泛红之铜色,可感其青铜材质,铜色老熟。毫无疑问,从包浆质色上看,本品乃大开其门之品,其悠久年代之感,已然让人踏实可信矣。
其次,从铸体察之。本品直径59.5毫米,重55克余。个儿大然为薄板之型,缘阔而穿廓窄细。其铸制精整,边圆廓正,地章平整,穿轮干净,纹饰深竣鼓凸,面背动物纹形态逼真易识,线条清晰。据此,从整体铸相来看,此钱制作工精,铸相颇优,其若非官炉之出,至少也是民炉精品。
再者,观其纹饰特征。本品面背皆无文字。而是由十二生肖纹所组成。其最为独特之处在于,十二生肖在此被分成了两组,每组六个,分别铸于钱体两面。根据收藏实践和所见所闻,我们知道,在历代民俗钱纹饰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纹饰是十二生肖图,而十二生肖纹,又基本上是集中铸于一面,或者单个的铸于套钱之上。故,此双面各铸六纹,则是十分的罕见,可谓十二生肖纹饰民俗钱中的罕奇品矣。
通过上述描述辨识。我们便清楚了本品的主要而基本的特征。首先是包浆质色材质,可将年代上推至明清铸品之前;其次,形制上,其薄板,阔缘,尤其是穿廓细窄这几个特点,我们又可以将其排除出辽铸范畴。如此一来,便剩下一个大概的年代区间,那就是宋金时期。
从金代来看,其铸钱中采用阔缘配小穿窄细穿廓的形制情况极为罕见。因此,在这里,愚见以为,我们便可以据此进一步将其排除出金代所铸的行列。由此,就只是剩下一个宋代所铸了。而进一步来看,形制上,北宋阔缘小穿窄细穿廓的钱,是比较常见的制式,同时,由于此钱板型乃为薄板,也符合北宋时期的铸币尤其是民俗钱的规制。此外,我们通过北宋时期渠黄马钱等明确的花钱来看,可见北宋马钱中的马纹,通常都凸起感强,且形大而彪悍。而观此钱铸十二动物的形态,似乎也非常接近这种风格。
基于上述几点,愚见将此钱的铸期界定在北宋时期,便至少具有较大的合理性了。而至于十二生肖纹,在北宋时期的制器上并不鲜见,此无需就此再行赘述。
正如之前所述,北宋时期的民俗花钱,虽不鲜见,然铸相精,纹饰布局独特、形制尺寸大的,在今天已经是非常少见了。故,此枚面背六纹十二生肖纹民俗花钱,以其大尺寸,罕见十二生肖纹布局特点,在北宋时期的民俗钱中,可谓金鸡独立,具有不言而喻的较高收藏和文化价值。至于愚在此试行的断代是否准确,当然可仁智各见。然,其乃十至十一世纪时期之物,似乎基本可以得到确认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