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罕见《至正通宝背午折五小午厚版型》铜钱辩析

标签:
元代至正新种形制辩考 |
分类: 辽金西夏元 |

而至正通宝背午,是其纪年钱中的一种。至正钱无论是至正通宝或是至正之宝的一大特色,乃为其铸制非常精整,字口深峻,布局协调,尤其楷书钱文端庄大方,非常美观耐看。
谱曰至正通宝背午钱,共有小平、折二、折三三种形制。然而,愚帐中却藏有一品大钱,其厚重有加,直径达38.5毫米,重约22克余。此等径重与书意和背字大小等,皆为特别,且未见录入谱中。故,今日将其帐中点出,发上博客,辩析一二。
此钱的第一个特点,形制大而厚重。铸体来看,缘边中宽,穿廓较为肥粗,字体莽壮。其铸体方正圆矩,地章平整,轮边干净,唯穿口稍有流铜未曾清理干净。背缘廓略有下移,稍有不整。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的铸体铸相来看,其仍然可谓铸制规整之品,很难将其排除出官炉系列。
此钱的第二个特点,乃钱文书意之别。可见“至正通宝”四字,笔划较为莽壮,钱文布局协调规矩,其中“通”字书写有省,其走之旁左边仅为两点,未曾连续,且最后一捺,于缘边断开如切。再观“寳”字,亦见明显省笔,宝盖头下之斜王,笔划似不全,“貝”字中间似漏二小横。进而再看背“午”八思巴文字,其笔划较为莽粗,书写工整,然字形较明显的比通常所见要小。
显而易见,通过上述分析描述,可以十分明确地说,此钱完全是另一个罕见的版式和形制,其本身的一些特点,如遒劲莽壮的风格又确实具有元代风格。其性质初步分析有二,一是一种试铸钱,后并未采用;二是,其或为寺观铸钱。然,如果以寺观铸钱论,则其铸相规整,字廓深竣,形制大,却似又不合常理。故,第一种,即试铸品,则相对较为靠谱。
最后一点,当然再述其锈色,以证其老。此钱生坑品相,锈色莽苍,皮壳坚硬,自然天成。其脱皮露铜泛红,青铜质地,铜色十分老旧。故而,以此老态锈相和常例背午钱并非珍稀品种的情况等看,可将其排除出现代伪仿之列。
综上所述,此枚至正通宝背午钱,以其独特书意和形制体量,在至正通宝钱中脱颖而出,十分稀罕。收藏实践结合检索可知,目前尚未见有复品公开亮相。总而言之,不管其铸者如何认识,其实物犹在,对元代铸钱品种的全面认识都有帮助。这也再次表明,古泉种类繁复,今人无论是谁,盖不能尽知通晓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