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珍《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五钱中样》赏析

标签:
元代至正之宝权钞钱中样罕见 |
分类: 辽金西夏元 |

上述事例说明,至正之宝钱,我们仍然在发现和认识的过程之中,一切都还没有盖棺之论。为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今日愚再将另一枚罕见的“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五钱”发上博客展示出来,并做简要分析。
展目此钱,首先辩锈识浆。此钱愚几年前猎获于南方。其出土生坑品相原汁原味,未作丝毫清理。可见其锈色莽莽苍苍,锈质分布自然,骨生而至其坚硬无比,如甲似胄,可抗刃击。此,数百年沧桑耄耋之相,自然天成,不需再做赘述,锈门洞开,无话可说。
通过上述辩锈识浆之后,可以确认此钱老而弥坚,非现代伪作能出。故而进一步我们再来看其铸相如何。展目其貌,虽然重锈莽苍,然仍可见铸制精整有加,其方正圆矩,平整地章,字廓深竣挺拔,穿轮修整干净,铸相上乘。若非官炉,实难得此铸相品貌矣。
接下来,我们再审视其钱文书意,马或骡子,一相便知。可见面文“至正之宝”四字,楷书书体,书法一流正宗,笔笔划划,无不讲究,书意端庄隽美,自是不在话下,也正是至正之宝钱的典型书意。而背之书,也可见其字廓深竣,因其字小,重锈裹身,一些笔划似有流铜粘连,然仍可感其正铸之品质。因此,此钱之钱文书意已然明确显示其官铸品质,并无疑问。
基于上述辨识描述。我们进一步就可以论说其形制了。此钱的形制为直径72毫米,重101.19克。这一直径,较明显的小于我们熟知的入谱品约5毫米多。因此,可以断定其并非同一版式形制。同时,其也明显大于去年愚所展示的鎏金阔缘品十几毫米。因此,基于上述辨识,在此钱绝非后世仿铸,且为官铸品的前提下,此钱这一直径形体,即可将其归入“中样”之类。
说到中样,我们知道,在一些古泉品系中,不乏大样、中样、小样之分。其起源可追朔到汉三国时代,如大泉当千品系,当然,往前的秦汉半两钱,其皆半两纪值,然形制大小差异很大,其也可以说是大、中、小诸样。而进一步再往前各种刀布之币就不用多说了。而在元代稍前之南宋,淳佑通宝背当百钱,更是大大型,大型、中型、小型皆而有之。故而,在元代铸至正之宝权钞钱之时,其铸分大中小样,便一点也不奇怪。更由于其“五钱”品种个体硕大,用料多而行不便,因此在不同批次的铸品中,分铸不同形制,目的或省料,或便于流用,则都是合理的。此外,如此大钱,以各型样试铸,也未尝不可,无非,各型样遗存多少不一,发现早迟不同而已。
综上所述,愚见以为,所展这枚“至正之宝背吉权钞五钱”,实为“中样”之钱。它的存世,能为我们提供进一步知晓和认识至正权钞钱内容。尽管,以愚之泉识名气,尚不足以对其做盖棺之论,然而,实物在此,实证不虚,尽管仍可仁智各见,然其具有相当可信度,恐怕也难以断然将其打入冷宫!
检索还可知,愚孤陋寡闻,此形制至今为首发,真伪皆无见另品公展(不意味着民间就不再有深藏),此也能说明问题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