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皇太极于公元1636年在盛京(沈阳)称帝,上尊号“宽温仁圣皇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改元崇德。后金汗国遂为大清帝国所取代。
长期以来,未见谱载录入皇太极崇德年年号铸币。因此,崇德通宝钱,便长期脱谱。事实上,皇太极改元崇德后,一如既往,始铸崇德钱,宝文通宝。从近年在东北发现的情况来看,崇德通宝钱不仅有汉文钱,而且也铸有满文钱。其出虽很少,然已经公展的不同锈色之钱品,已然雄辩地证明了崇德通宝钱的存在。
今日,愚也步后尘,将所藏一品崇德通宝钱帐中点出,遣之上博,可让某些不信其实者,再观一二,是骡子是马,一遛便知矣。
一遛锈色相之。但见此钱,锈衣盎然,密实锈斑紧覆钱体,间有皮壳,层叠斑驳,老道而自然。薄锈之处,可察青铜质地,铜色彰显熟旧。显而易见,其东北坑色一目了然,天成之相,伪不可敌。其乃真马,岂能否之?!
二遛铸体察之。但见此钱铸体甚为精整,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净,字廓深竣挺拔,钱文笔划线廓分明鼓凸。钱体较厚,直径约33毫米,重约11克余。是为折三形制无疑。遛此等铸相,官炉品质昭然,样钱貌相彰显,良驹宝马,一眼可辨矣。
三遛钱文品之。稍有宋钱知识者,不难看出,此钱钱文楷书,但是具有极为鲜明的瘦金书特征。其瘦金书十分地道,秀丽隽美,盎然瘦金神韵,犹如徽宗崇宁通宝之神笔再现。显而易见,此钱钱文这一美书美相,通常伪炉绝难达到。故,遛此钱文,宝相鲜明,骡子可休矣!
从上述的分析描述可见,此钱乃为皇太极崇德宝马,当无疑问,一枚好钱珍品,已然可断矣。然,仍需一提的是,关于此钱,检索见过某些论坛,不少未曾上手的泉好,有一二个观点,认为此钱不真,亦有所谓网鉴“专家”言及其新仿。
其理由,一是,此钱钱文书意太像“崇宁通宝”,是伪者仿崇宁通宝钱而作;二是,此钱为改刻。即“德”字为什么崇祯通宝钱所改刻,云云。事实上,上述两种看法,皆站不住脚。我们知道,瘦金书乃宋徽宗创立,最终成为一种书体而自徽宗后流传下来,其并未有失传。在金代和元代,我们皆可见到一些钱具有瘦金书书意,所谓“徽庙遗风”一词,正是历代泉家鉴赏语词中的一句经典鉴赏语。故,在其后的后金时期,皇太极官炉以地道的瘦金书体为钱文书体,并铸崇德通宝钱,实乃顺理成章,无所谓仿还是不仿,某些人看惯崇宁通宝,自然先入为主,加之崇德通宝四字,有三个字与崇宁通宝钱钱一致,故,一旦用地道瘦金书书写,其书意神韵岂能不一样呢!
其二,所谓改刻之说,更是无稽之谈。首先,明代崇祯通宝从未有以瘦金书书体为钱文书体的,此其一;其二,此钱为直读,瘦金书崇宁通宝钱,为旋读,当然也谈不上改刻。尤其是,此钱之“通”字写法,和“崇宁通宝”之“通”,字形结构写法上也有所不同,其虽为瘦金书体,然,绝非照搬崇宁通宝钱之书,其实际上是书体风格同,而具体写法上有不同矣!
综上所述,我们可知可辨,此瘦金书崇德通宝钱,乃为皇太极官炉依据当时具有非凡瘦金书书法功力者另写(或参照崇宁通宝钱),并铸成此瘦金书美制崇德通宝钱的。其铸量稀薄,应为宣示和庆贺改元及至大清立国之首铸样钱是也!
此外,愚见以为,崇德年作为大清立国第一个年号,崇德通宝钱实际上应该视为清代第一钱,只不过因当时尚未一统江山,政权仍在关外一隅,并未形成真正的清代大统,故,将其作为后金钱也是可以的。
当今鉴泉,一些人自以为鉴赏能力超凡,处处凭想当然,从不仔细琢磨研习,一见脱谱,一见与自己的认知有异,一见别人有自己无,则伪臆之言、取笑调侃等张口就来,而理由呢,则从来不谈也说不出来,反正你的不对,将鉴赏这一严肃之事视同儿戏玩闹,此实乃当今中国泉坛泉鉴之殇矣,呜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