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16年,契丹民族建国,国号大辽。辽代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灿烂文化,其中,除著名的钱币文化外,其陶瓷在我国瓷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辽瓷种类多种多样,正如其钱币一样,其瓷器无论在器形和纹饰上皆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一种继承了“唐三彩”传统,以“黄、绿、白”三色釉烧制的瓷器又称之为“辽三彩”。
辽三彩瓷,器形有碟、盆、罐、瓶以及人物等,多种多样。由于距今千年时间,其遗存总量并不丰厚,其中相对以碟、盆、罐遗存较多,其余人物和动物等特殊器形遗存量很少。
今日上博所展示的,乃为帐中所藏的一对非常特别的辽三彩瓷,其“海东青”之造型,极为罕见,赏藏价值较高。
什么是“海东青”?据现代动物学家考证,海东青属隼科,学名矛隼,是一种美丽的中型猛禽,也是体形较大的隼类,所以又有巨隼之称。其体长56~61厘米,通常的体重1310—2100克左右,羽色变化较大,有暗色型、白色型和灰色型。矛隼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部、辽宁瓦房店和新疆喀什等地,极为罕见,其中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为留鸟或者繁殖鸟,在新疆为冬候鸟
。契丹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曾经将海东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并成为契丹民族性格的一种极具特色的象征物。辽之后,海东青继续于东北地区繁衍,并在后来成为金人后裔满族的图腾。而至今在东北和新疆地区地区,海东青已经极其罕见,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由于海东青的特质和象征意义,在辽代的制器中,常可见其踪影。其中,海东青形象出现最多的是在辽代玉器上,如一些环壁、玉牌玉佩上、常常雕刻有海东青的形象。可以说,海东青在辽代制器中,犹如龙凤一样,是主要的取形对象之一,可谓之典型的契丹玉器纹饰。
鉴于海东青的本性和在契丹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其形象出现在其瓷器中便并不奇怪了。因此,这一对辽三彩海东青,可谓理所当然。
鉴赏辨识。其器形为明显的鹰隼之形,结合海东青的历史和辽三彩特征,其乃“海东青”造型无疑。釉色为黄、绿、白三色组成,是为典型辽三彩无疑。细察可见其釉色纯正温润,开片缕缕,老态龙钟,一点问题没有。作为瓷制摆件,其造形生动,羽毛刻纹鲜明,形态奕奕如生。
余不多言,这一对辽三彩海东青瓷摆件能够以全形态而非纹饰形式完整遗存至今,实属不易。其通过实物形态证明了海东青在契丹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能为愚所收于帐中,实乃上天眷顾,幸运有加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