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通宝,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铸币。计有元宝、通宝二种宝文,主铸材质为铜、铁。
其中“绍兴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铜钱和铁钱,还有珍泉折五,折十型大钱。
阅谱所载和集藏实践可知,绍兴通宝小平铜钱和铁钱,在字形书意上是有较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主要体现在字体大小,即绍兴通宝小平铜钱的字体偏小,绍兴通宝四字离缘廓皆较远,而小平铁钱相反,字体偏大,且基本上在外穿廓与内缘廓之间撑满,此其一;其二,在钱文书意上,无论绍兴通宝铜钱还是铁钱,皆为楷书书体。
因此,当愚审视帐中所藏这一枚“绍兴通宝小平铜钱”,即可明显感觉其非一般较常见的绍兴通宝小平行用铜铁钱。
这种不同之处在于:
首先,“绍兴通宝”四字书意为楷隶相间,即,“绍”字和“寳”字为明显的隶书书体,而“通”字和“兴”字则为楷书书体。
其次,“绍兴通宝”四字字形偏大,且撑满于穿缘之间。这一特征与楷书小平行用铜钱相比,区别十分明显。而复与其小平铁钱以及铁母比对,虽然字体大小相当,然书意却又不同。
基于上述两点,可见此钱完全是另外的版式品种。结合书意断之,其很明显的是由楷书、和隶书组成的双书体钱。而通过阅览若干谱著,并未见载入这种“绍兴通宝双书体”钱,依愚眼界所及,目前也几乎未见有同品展示。故,此处相对而言,可谓之新发现的绍兴通宝钱新种版式。
在描述分析完书体形制特征后,我们需要描述辨识此钱的锈色包浆和铸体等,以进一步察其虚实。
不难看出,此钱锈色凝重,绿锈红斑,锈皮叠嶂而生硬,锈色分布自然踏实,自然天成之相鲜明。从锈色上反复察之,其疑无可疑,开门之锈色昭然矣。
复观铸体,可见此钱铸体边圆廓正,地章平整,穿口虽然略有流铜未彻底清理干净,然是为正常,并无值得生疑之处。其轮边修整圆滑干净。“绍兴通宝”四字,笔划铸制清晰,布局协调端正。钱体铜色泛红,青铜质地,老熟铜色,毫无疑问。
显而易见,此钱可以经受得住诸般审视挑剔,断其乃官炉之作,当可立足矣。
进一步论之,有人可提问,未见未闻绍兴通宝有双书体钱,其怎么可能呢。事实上,我们知道,绍兴通宝钱有折五、折十旋读大钱,泉界及其诸谱皆言其罕珍(尽管今还有所出),其中的折五钱,有谱甚至至今还载曰“孤品”。这里不论其“孤”与否,它从一个侧面证明,绍兴通宝钱,有过多形制版式的试铸品,有的甚至遗存十分罕少。换言之,绍兴通宝钱在普通行用铜铁钱之外,屡有珍版。故其又出新种,当为其这种“遗传”基因所致,丝毫不值得大惊小怪矣。
此外,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在绍兴元宝篆书钱中,实际上其书意就有“隶寳”,其“绍兴元”三字为篆书,而“寳”字为隶书,或者叫做含隶意之书,非标准的篆书“寳”字。此从侧面表明,绍兴钱之书意,其实不拘一格,多有变化。
本博曾经展赏过南宋“淳熙元宝三书体钱”一品,其表明南宋时期,多书体集于一起的钱币是存在的。这一现象,可能也是基于南宋时期,战乱偏安,各地钱监铸钱多有自创试铸之故。
因此,这枚特别的双书体绍兴通宝小平钱,不仅不能说其“怎么可能”,反倒要说极有可能。而在诸般审视辨识后,可以认定其乃当时实际铸。由于其极为罕见,故其可能为试铸之币。
此钱为本人前几年南方猎泉所获,当时,并未特别注意其双书体,只是看字体大,和铁钱相似,估计是铁范铜,而又因谱载未曾载有铁范铜钱,故一直未曾细研。今将其帐中择出,细细品味,方才觉得其非同一般,是为一枚珍泉,幸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