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统通宝,元顺帝元统年间(公元1335—1337年)铸币。有新谱记载,其形制为小平钱,并分有大小二种。钱文楷书,直读,字体书意较为粗旷遒劲。其中,以大家更熟悉的华谱为例,则其仅载元统元宝钱,且为微型形制,批曰“寺观钱”,而不载元统通宝钱。这就表明,元统通宝钱实为过去长期以来的脱谱品种之一。
随着近年资讯发达,元统通宝钱不仅出现了小平钱,而且也出现了折五大钱。此钱在新浪博客已见博友有展。而本人帐中,近年来也收藏到几品折五元统通宝钱。锈色不一,生熟皆具,可证其真。一直未遣其上博。今日,特将其中一品拍照出展,发上博来共赏之。
品貌可见,此钱出自南方生坑。其锈蚀相对较重,然,锈质坚硬,如甲似胄,可敌刃击。其锈分布自然,绿锈黄泥,均无疑点。一句话,此锈开门矣。
辩锈之后,复观铸体。可见此钱铸制颇为规整,边圆廓正,地章坦平,字廓深竣。穿口尤显干净,轮边亦见修整。其中,背穿缘廓凸起,而地章凹陷较深,略似盘状,经与不同锈色之品比对,皆如此貌,由此便构成了元统通宝此式钱的一大特征。其直径大约36毫米,重约15克余,钱体较为厚实,显然属于折五形制。此与其钱文一道,彰显了一种遒劲之元风,神在韵生矣。
进品钱文。书意特征鲜明,楷书,书意字大圆浑,笔力粗旷遒劲。这一书意与其小平钱之钱文一脉相承,彰显特点。一言以蔽之,此钱整个铸相非顺帝官炉之作而不可有。同时,也表明了此钱与寺观钱不相干,是属于当时官炉之正铸钱。而其发现晚,遗存量稀少,也说明其可能为试铸币,或者正铸但发行量很小。
元统通宝折五钱近年面世,所说明的一个问题便是,历代铸钱情况,后世难以通晓尽知,其实际情况如何,铸了那些币种那些形制,不少都只能依据后世的渐次发现而破雾窥貌,最终以实物实证,以真实之物,证史实,补泉谱矣。




